• 21阅读
  • 0回复

欣逢佳节话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2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

欣逢佳节话今昔
香港《大公报》社社长 费彝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满三十五周岁了。以我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发展来看,今天的新中国和过去我所目睹的旧中国相比,真有不胜今昔之感。
在北洋政府时代,海关、税务、邮政和盐务等部门皆由帝国主义控制,全国各大商埠都有外国租界。国家主权支离破碎,北洋政府凡事皆仰帝国主义鼻息。各省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国无宁日,民众苦极。这种种情景,现在没有了,今后也不再会有。
“九·一八”事变,当时我身临其境,目睹日军对我东北悍然用兵,骨肉同胞惨遭铁蹄蹂躏。南京国民党政府却命令奉军不准抵抗,一夜之间,日军占领了沈阳,几十万中国军队一直退到山海关。1937年7月7日后,半壁河山,更沦敌手。这种奇耻大辱,现在没有了,今后也不会再有。
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贪污无能,弄得国库空虚,搜刮民间金银外币,无所不用其极,还是顶不住内战的庞大军费支出。结果,发行了名目繁多的纸币,价值如同废纸,百姓无以为生。这种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
回忆年轻时代,看到黑暗的社会现实,内心苦闷到极点。当时许多象我一样的知识分子,在万般苦闷之余,纷纷喊出各种救国呼声,有人主张“实业救国”,有人发起“好人组阁”,也有人鼓吹“全盘西化”。我亦以“救国志士”自居,幻想“办报救国”,这也是我一生立志办报的由来。“九·一八”事变前,我曾在《大公报》上发表“产业救国”长文。“九·一八”事变后,又连写三篇“航空救国”文章,发起航空救国捐款。现在看来,凡此种种,都是国人救国心切的书生之见,以我而言,为办报心力交瘁,从天津办到上海,从上海办到香港,却常感无力改变社会现实。
还是共产党有办法,她有切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有一大批革命精英,有强大的军队,只用了二十八年时间,就取得革命胜利,使积弱百年的中华以醒狮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当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升起时,我终于看到了国家的光明前途,和我个人的光明前途。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过程,并非是平坦大道,而是充满曲折的历程。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祖国大陆的政府和人民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我虽然生活在香港,由于常到内地的缘故,对大陆最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感触尤深。首先是政府颁发了一部完善的切合实际的新宪法,它将保障中国实现高度文明、高度民主,使国家长治久安。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共产党表现出贤明的风度,以我参加的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而言,共产党员在人大的比例数减少了,党外人士增加了10%,这就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上的成就更令人刮目相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原来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走上正轨,还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现在,在我这老记者头脑中不再是“救国”而是“振兴中华”了。过去,我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大胆地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和平奋斗救中国”,改为“和平统一建中国”。今天,我想再改一下,改为“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了。这项振兴中华的工作一定要由海峡两岸的同胞同心同德来共同完成的。这既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全国同胞包括海外侨胞和香港同胞、台湾同胞的共同愿望。(附图片)
来自香港澳门的祝愿
图为香港九龙的尖沙咀远景。摄影:丁浦天
(香港)题字:程光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