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平板玻璃企业向大型化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2
第5版()
专栏:经济分析

平板玻璃企业向大型化发展
我国平板玻璃供需矛盾突出,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后,一些地区供需趋于缓解。今后,这类企业将向大型化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平板玻璃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建筑窗玻璃和家具装饰等方面玻璃用量大幅度增加。二是十年动乱中,许多门窗毁于一旦,整修时用掉大量玻璃。三是平板玻璃用途不断扩大,各方面需求量迅速增加。四是较长时间没有把平板玻璃工业放到应有地位,致使1980年全国产量只有二千七百七十一万标准箱,按全国人均不到零点三平方米,为发达国家一般水平的六分之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六五”期间国家在建材工业中优先安排平板玻璃,并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如提价降税,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此外,还增加中央地方合资、中外合资、地方集资、国内补偿贸易等形式,改造扩建了一批老厂,又建了一批新厂。1983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已达到四千一百七十万标准箱,供需矛盾已趋好转。目前,一些省、市五至六毫米厚的玻璃已出现滞销,十多个小厂因产品质次价高卖不出去而被迫停产。在“六五”期间,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新建的大型项目十八个,生产能力三千八百五十万标准箱,部门和省、市、自治区批准扩建新建的中型项目二十多个,生产能力约二千万标准箱。这批项目将在“六五”末和“七五”相继建成,形成生产能力。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平板玻璃1990年需要的初步预测,如果国家和地方已批准的项目都建成,全部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将近八千万标准箱。到那时,现有一百七十八个小型企业的二千万标准箱生产能力,将有一部分要另谋出路。
小型厂先天不足,热耗高,产品质量较难保证。小厂平均单位耗热比大厂高约两倍,比中型厂高约一倍;单位成本比大厂高一点三倍,比中型厂高零点四倍;在质量方面,大厂一级品率一般在80%以上,小厂极少能生产合格品。因此,世界各国平板玻璃工业都在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毋庸置疑,小型企业除特殊情况外,将要被逐步淘汰。这是平板玻璃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王楚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