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臭椿不“臭”用处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3
第5版()
专栏:草木“百家姓”

臭椿不“臭”用处大
江东流
食品中的臭豆腐,闻着臭烘烘,吃着香喷喷;乔木中的臭椿树,名声不好听,其实是个宝。
臭椿本名樗树,又名白椿,属苦木科,因其花、叶、嫩枝带有明显的臭味,而被人们鄙视。我国种植臭椿的历史久远,春秋战国时的古籍已多有记载,只是描述得很不准确而已。《诗经》一直把它当作贱劣的“恶木”对待,说它的唯一用途是烧火。《庄子》一书中,把臭椿说成树干疏松,枝杈弯曲,根本不能当木材使用。  臭椿是喜光的深根性落叶乔木,抗干旱、抗风沙、抗烟尘、抗盐碱、抗病虫害的本领都比香椿强,在瘠薄干燥的黄土高原,微碱轻盐的平原滩地,烟重尘多的工厂矿山,都能随遇而安。在土层深厚肥沃之地,则生长更旺,十年至十五年即可高达二十米。臭椿的树干通直,材质坚韧而有弹性,纹理明显,纤维长,耐腐蚀,有光泽,易加工,不仅适宜作建筑、家具、农具用材,而且还是制造纸张和人造丝的优良原料。臭椿树叶虽有臭味,但樗蚕却以它为食料;经过开水烫煮,人也可以食用;还可采作畜禽饲料和绿肥。它的种子含半干性油20%至26%,榨的油可以食用和作肥皂;饼粕是高效肥料,并兼有杀灭地下害虫的作用。臭椿树皮、根皮、种子均可入药,具有清热、收敛、止痢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留下的许多验方,就是有力的佐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林下樗》的诗:“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作者借树喻情,表现了他看破尘世,不屑与人争的思想。
对于古人,不必苛求。但是,作为对一种树木的评价,我们却应该说:樗树不“恶”,臭椿不“臭”,用处大矣,价值高矣,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速生树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