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一个老兵的祝愿——纪念《世界知识》创刊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3
第8版()
专栏:

一个老兵的祝愿
——纪念《世界知识》创刊五十周年
夏衍
  日子过得好快,《世界知识》创刊以来,已经在艰险的道路上跋涉了半个世纪,创刊当时参加编撰工作的年轻人,现在已经白发盈头,进入暮年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人老了,刊物并没有老,它还是老树新花,生气勃勃地为普及世界知识、为提高国际问题研究水平而英勇奋斗。
《世界知识》创刊于1934年,这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头。在西方,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还没有恢复,纳粹法西斯已经在德国抬头。在中国,就在这一年的6月和10月,上海的地下党接连遭到了两次最惨重的破坏,也就是这一年的8月,工农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就在这样一个最严峻的日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居然冲破冻土而发出了新芽,这就是胡愈之同志创建和主编的《世界知识》。在瓦砾堆里长出了一棵小草,它并不显眼,可是它还是让严冬黑夜中的人们感到了一点春意。  在初秋的一个晚上,愈之同志给我看了一份出版《世界知识》的计划,要我在创刊号上写一点文章,我匆匆忙忙地用“韦彧”笔名写了一篇《论美国电影》,这就是我在《世界知识》做一点杂活的开始。在《世界知识》的创刊辞中,愈之同志把这份刊物叫做“小东西”,可是,这“小东西”正碰上了一个大时代。下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路线。5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7月,国民党和日本缔结了屈辱的何梅协定。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12月,北平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在这一种惊雷暴雨之中,《世界知识》这株幼苗很快地成长起来。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要了解中国现状,就得了解世界,要抗日救亡,就得了解正在形成中的德日意三国同盟,也还得了解美英法等国和日本的关系。《世界知识》满足了广大人民的这些要求,于是这棵幼苗就慢慢地茁壮起来,经受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在,它已经是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了。
我爱上了《世界知识》,就成了它的长期读者,记得愈之同志赴欧洲那一段时期,我应钱亦石同志之约,又用“黄馥”这个笔名写了几个月的“瞭望台”。我认识了许多国际问题研究家,我开始写“瞭望台”、“国际时评”这一类政论文章,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在纪念《世界知识》创刊五十年的时候,我们应当记住,在夜气如磐的日子里,在国际问题这个荒芜的土壤里亲手播下这颗种子的胡愈之同志,要具有何等的勇气、卓识和远见。他的“白首之心,青云之志”,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纪念《世界知识》创刊五十年的时候,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世界知识》这块园地上辛勤劳动了多年而现在已经不能和我们分享这一份欢乐的战友:金仲华、钱亦石、毕云程、沈志远、冯宾符、吴景崧……等等,这份刊物走过来的道路是不仅坎坷而且是危险的。因此为了这份刊物而流了血汗,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人,也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
经过十年内乱,两年徘徊,四年拨乱反正和二年开创新局面,我们正处在一个安定团结、蓬勃上进的时期,可是举目四望,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随时可以爆发战争的“热点”。
我们希望和平,必须反霸。我们要让《世界知识》的读者知道更多、更正确的世界知识,要让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前的世界动态,要让他们温故知新,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世界形势。因此,《世界知识》这份杂志的任务就更繁重了。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眼下又正是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卫星转播……数不清的传播媒介,正在向着我们这个封闭了多年,而又渴望得到新知的国家扑来。现在,各种信息、各种情报(真的或假的)、各种时事述评向着我们扑来。这就迫使我们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慎重地吸取和扬弃。《世界知识》五十岁了,而这个五十岁的人又是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我衷心地祝愿这份有光荣历史的刊物,能在建设四化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