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放手选拔使用勇于改革和创新的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4
第1版()
专栏:

放手选拔使用勇于改革和创新的人才
本报评论员
我国各条战线上的改革方兴未艾。这个伟大的历史潮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造就千千万万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党的干部工作应当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放手选拔那些锐意改革和创新的年轻人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坚决支持他们在工作中开创新局面,保证改革和开放政策顺利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某些地方和单位,一些积极主张和推进改革的同志,受到责难和压抑,进不了领导班子。各级领导同志和各级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防止和纠正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坚定不移地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有知识、有闯劲、锐意改革和创新的年轻同志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包括组织部门,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紧密地围绕国家的四化建设这一中心进行工作。对于这一点,现在几乎没有人提出异议。然而真正做起来,有些同志、包括有些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就往往落后于变化了的客观形势。他们选拔使用人才,还恪守某些过时的观点,偏爱那些四平八稳,其实是才干平庸的干部,而把党性强、有真才实学、勇于创新的干部看成“不稳当”、“靠不住”的人。应当肯定,目前党内不存在一股反对改革的势力。由于知人用人问题上某些观点和做法是长期形成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以致一些同志对新的东西认识迟了一点,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同志应当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站到改革、创新的前列来。
两年多来,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机构改革。如果说,这项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调整领导班子的步子小了一点,起用勇于改革和创新的人才气魄不够大。今后继续调整领导班子和建设第三梯队的工作中,不仅坚决不能让“三种人”进领导班子,坚决不能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抗和抵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进领导班子,也不能把那些德才平庸的人选进领导班子;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到着力选拔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年轻干部上来。这是当前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干部,应当综合地体现出这样一些基本素质:(一)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着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得住风浪的考验。(二)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善于吸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经验。(三)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光远大,思想敏锐,在贯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过程中,能够脚踏实地,开拓前进,坚韧不拔。(四)服从真理,从善如流,有民主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能团结同志一道工作。所有这些,正是当前各条战线脱颖而出的勇于改革的同志表现出的可贵素质。
发现和选拔锐意改革和创新的人才,不但要有魄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思想水平,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于人才的鉴别力。锐意改革的人不是完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弱点;同时,由于是在探索中前进,很可能因缺乏经验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些又容易成为一些有这样那样疑虑的同志不同意他们进班子的理由。这就需要选人的人善于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正确地判断干部的是非功过,区分本质与现象、主流与支流。我们的领导同志和干部工作者,一定要坚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防止因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表面性、绝对化而埋没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