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傅山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4
第5版()
专栏:

傅山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
在傅山(1607—1684)逝世三百周年之际,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共同发起的全国第一次傅山学术讨论会于8月13日至21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傅山对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杂剧、书法、绘画等无所不长。就每个学科而论,傅山有不及他人之处,但就总体而论,不但在明末清初,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很少有人能同他媲美。过去的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对于傅山的研究不够,这是一个缺憾。这次傅山学术讨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傅山的反清思想
关于反清思想在傅山思想中的地位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傅山在清代生活的四十年,就是他“反清复明”的四十年。另一种意见认为,傅山晚年与清廷汉官有了来往,说明他晚年对清廷的态度有所转变,这是康熙民族怀柔政策使民族矛盾缓和的缘故。再一种意见认为傅山在甲申后的思想有一个从反清到反专制的发展过程,如果用“反清复明”来概括傅山的一生,就将傅山思想的实际价值大大降低了。
(二)傅山的哲学思想
多数人认为,傅山哲学思想的资料比较零散,目前还看不出他是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他在哲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
与会者一致认为,傅山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继承了先秦以来气一元论的传统,把“泰初”解释为“一”即“水”、即“气”。他用“气在理先”与理学的“理在气先”针锋相对,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在认识论上,他强调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强调学以致用。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立场是比较鲜明的。
与会者认为,傅山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辩证思维水平,将对立统一思想贯彻到了许多方面,得出了一些比较精彩的结论。如在自然观上,他提出了阴阳“分诸天而周诸天”、“泰初无而有”、“天地幻无而有有”、“人人幻无而有有”等命题,用有与无的统一来表述“氤氲变化,无古无今”的永恒的运动。在认识论上,他把认识运动解释为“知与不知暗相与会”,认为人的认识没有止境,长中有短,短中有长,“导师是恩,亦防是患”等。在历史观上,他在揭露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理生理”、“无理胜理”和“人心向背”是历史发展的“定势定理”等命题,在当时都是比较深刻的。
(三)傅山的启蒙思想
许多人认为,我国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一股早期的启蒙思想,它类似于西欧的文艺复兴。傅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先秦诸子的研究,傅山是比较突出的。它的意义在于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启蒙思想,这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复兴古希腊文化的举动,是早期启蒙运动的共同特点。
对理学的批判,无论是理论的考察还是言词上的亵渎,傅山都大大超过同时代人。与会者认为,西欧启蒙思想的批判矛头是中世纪统治思想宗教神学,傅山等人把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理学,同样具有打破禁锢和蒙昧的启蒙意义。
傅山反奴性的个性解放思想,最能反映时代的脉搏。他主张“号令自我发,文章自
我开”,要求人们象大鹏展翅那样,做一无拘无束的人。
傅山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欲合理;反对礼义,强调人心;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和妇女守节,主张为真挚的爱情而自由地私奔等。这些思想显然具有启蒙意义。
(协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