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访“文化古城”徽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5
第8版()
专栏: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访“文化古城”徽州
缪俊杰
徽州,是山灵水秀,物产丰饶,文化鼎盛,名人辈出的“文化古城”。多少文人学士对它心往神驰。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曾写下:“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样的诗句,来表达他对徽州的念慕之情。最近有幸游览观赏了徽州许多名胜文物,真是饱赏眼福,获教殊深。
从芜湖南行,就进入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沿途风景,蔚为壮观。那挺拔神奇的黄山,水色空蒙的太平湖,秀丽而奇特的清凉峰、牯牛?、小九华和白岳齐云,堪称人造仙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文物古迹告诉我们,徽州不愧为钟灵毓秀之地。山水之美,林茶之富,商贾之众,曾使它雄踞江南。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徽州曾是文人荟萃之地。且不说歙县出现过“兄弟丞相”、“父子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事,就文化来说,这里就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宋代以后,英才辈出,文人荟萃,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版画、歙派印章、徽派竹石木砖石雕以及徽剧等,均闻名遐迩,独树一帜。
徽州的天生丽质,除了黄山,也许就要推白岳齐云了。齐云山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据《齐云山志》称:“齐云一石插天,直入霄汉,真可与云齐也,故谓之齐云山。”山上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石,嶙峋奇秀,婀娜多姿。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曾经作为江南著名的道教圣地,现在留存下来有五百多处碑刻和摩岩石刻。最早的是北宋大观和南宋绍熙年间的石刻。可惜,这些文物遗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现在政府已提供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力争尽快把齐云山建成旅游胜地。
进入与浙江毗邻的皖南“文化古城”歙县,便有一种文化丰盛之感。歙县历史悠久,这里曾是个经济繁荣之地。歙县盛产的三潭枇杷、徽州雪梨、金丝琥珀蜜枣、金竹贡菊、徽派盆景以及茶叶、“三花”、徽漆等均很驰名,特别是作为文房四宝珍品的歙砚和徽墨更是蜚声中外。由于历史上经济的发达,便带来了徽州文化、艺术、学术的繁荣。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灏和朱熹,都自认为祖籍在歙县篁墩。著名诗人、杂剧作家汪道昆、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戴震、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都出自这里。
歙县也是文化遗迹丰富的地方。这里古建筑很多,有被称为古建“三绝”的明清两代民居、牌坊和祠堂,有富有民族风格的桥梁、古塔和寺观。这里有著名的棠樾碑坊群。许国石坊是矗立在歙城街中的一座宏伟精致、奇异独特的石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成距今四百多年了。古歙三桥(太平桥、万年桥和紫阳桥)是有名的三座拱形石桥,横跨在清澈碧澄的练江上。歙县西溪南的老屋阁也是有名的民宅建筑,是一幢占地三百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于明代中叶,是我国古老民宅的代表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矗立在歙县太平桥头的太白楼,是今存的一座幽雅的古建双层楼阁。它背靠青山,面对练江,飞檐雕栋,幽雅俏丽。李太白访歙,留下了描写歙县风光的《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可惜,前些年,就在这青山碧水的太白楼旁边建了一座化工厂,黑烟滚滚,废水横流。工厂四周的树木已经枯黄焦死,河水也被污染。生态平衡日益遭到破坏,不能不使人为之感叹。
在游览徽州文化古迹时,徽州地委的同志告诉我:当地党和政府,在开展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准备恢复徽州“文化古城”的面貌,让它在旅游、文化传统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相信,这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附图片)
歙县棠樾牌坊群 叶涵鋆摄
古歙三桥之首——太平桥
叶涵鋆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