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的士”的风度——深圳偶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7
第8版()
专栏:大地

“的士”的风度
——深圳偶得
韩少华
行驶在蛇口至罗湖的公路上,迎面擦肩而过的,同向鱼贯而行的,在众多机动车形成的
“流”里面,那种顶部装有鲜明标志“Taxi”的出租小汽车——当地称做“的士”,该是挺惹眼的了。小巧,轻灵,一律泛着重阳时节的枣红色。对特区的这种小“的士”,自然早有耳闻,例如,挥手即停,上下方便,以及行程由计里器显示,收费数字由计算器标出,让乘客眼亮心明,等等,是连北京的公众也都早已赞许不迭的。
这里,关于“的士”,要叙述的却是另外一个侧面。
一到深圳,由于盛情的主人、九龙海关方面的周到安排,我们一行人还很少有在路边挥挥手就登上“的士”的机会;不过,街上的那些枣红色小汽车,却总那么富于魅力。比如,不少“的士”的驾驶座里,临着车前窗,总摆些小巧的装饰品:彩塑的小熊猫啦,木雕的傣家少女啦……更多的还是瓷的或玻璃的小瓶、小瓮,里面插着些绢花、尼龙纱花,甚至一小枝鲜灵灵的茉莉、含笑、白玉兰——无论从车里还是从车外看,都给人以活泼、文雅、亲切的印象;让人顿觉这车子的驾驶者并非只把自己的劳作看成简单的“运输”,却仿佛透露着一种自如的、幽雅的情韵。那么,感到悦目而赏心的,自然不独是驾驶者自己了。
“的士”的司机,不少是很有些风度的。衣着整洁不必说,多是雪白的衬衣,打着漂亮的领结;一般都操着一口满可以的普通话——那天在环球商业中心的门厅外,留意观察了七八名司机,待客大多称“您”,说“请”;自然,也时有因应对需要而说方言的。用语得体,持态得宜,更是屡有所见。至于帮助客人提放行李,也并不希罕了。在罗湖车站,还听到一名年青女司机,向两位即将进站的客人道“一路平安”呢。难得的倒是她神态自然,不矫饰,也不卑微自下。
让我更难忘的,还是另一个短短的镜头。
一天傍晚,跟朋友们去散步,不觉到了穿窿桥。这是广九铁路经深圳市区内的一座老交通桥。午后一阵急雨,让桥下一块凹处汪满了雨水。就在我们刚从桥洞穿过,还在那片水洼近旁的时候,迎面开来一辆“的士”,车速早已减得比散步还从容了。只见那车前窗内,斜插一枝雪白的玉兰,轻轻地摇曳着;司机么,一个二十才出头、满“靓”的“后生仔”,似乎比穿过闹市区更经心,更留意,稳稳地把着方向盘,还不时照应着两侧行人,让车轮由水洼里轻巧地、舒缓地踱了过去,不见一点水花溅起来。那车子驶离水洼,也没有立即加速,却见那小司机一手把了方向盘,一手扶着车窗框,探出头,回转过脸来,望了望后面的行人,留下一个含着些歉意的微笑;虽然并没有溅染任何一个行人的裙边裤脚,却仿佛是在为车过水洼那片刻间,可能惊扰了行人——其中也包括着我和我的友人——而致歉似的……随后,那车子才翩然驶去。
我是无从估计具有这种文明风度的汽车司机,在深圳占有多大的比例的;我也来不及了解这种作风或风度的培养过程。但是,我却可以说,无论是在我久居的北京,还是我近年曾暂住的天津、南京、上海、广州……象这位小司机的劳动风度,我个人至今也还没有得到领略的机缘。而此行才到深圳两天,就有幸遇着这样美好的镜头。那么,也难怪直到返回北京多日,我的眼前还时而映现出那年青人的含着歉意的笑容,还有那枝斜插在车窗里的、轻轻摇曳着的白玉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