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改革带来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18
第6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改革带来希望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一股改革之风目前正吹拂着坦桑尼亚。它虽然还不足以吹走严重经济困难的乌云,但“风起于青萍之末”,这股有增大趋势的改革之风,已在当地人民心中激起了希望的波澜。
坦桑尼亚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经济困难的关键是农业,核心是外汇短缺,而行政、福利开支过大则有碍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克服。改革就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农业方面,改革措施之一是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在6月中旬公布1984—1985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的发展预算中,用于农业拨款的比例由1982—1983年度的12.7%和1983—1984年度的23.3%,增加为28.4%,并要求把资金使用于气候好、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从今年7月1日起,政府又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46—55%,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增加农业投资银行的资金,以扩大农业信贷,拨出足够的资金作为经常性开支用于为农业服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人员培训。农业所需要的物资可以优先进口。同时还改革了农产品收购体制,用自负盈亏的合作社联盟代替欠债累累、效率不高的农产品专业局,以改进农产品收购工作,保证农民应得的利益。
旨在促进农业发展的上述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主客观诸多因素,坦桑尼亚的农业状况一年不如一年。1968年以前,坦桑尼亚是粮食出口国,其后,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进口量不断增加。例如,1983—1984年度仅收购粮食十五万吨,进口粮虽多达三十二万六千多吨,全国仍严重缺粮。占换汇率80%以上的经济作物剑麻、腰果、棉花、烟草和除虫菊生产也越来越不景气。1982—1983年度与1974—1975年度相比,上述几种作物的收购量下降了25%到72%。粮食进口剧增和出口作物产量大减,导致坦桑尼亚的外汇状况日益拮据。
外汇的匮乏,使政府不得不压缩机器、零配件、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进口,结果造成工厂严重开工不足、商品紧缺、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的局面。同时,因为没钱进口农业机械和农药、化肥,反过来又加剧了农业衰退和出口锐减。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外汇收入,是坦桑尼亚打破经济恶性循环的关键。
为此,坦桑尼亚政府在重视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和大力发展旅游业、矿业的同时,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力图增加外汇来源:继续执行容许某些企业“开设外汇账户”和“实行外汇提成”的刺激出口的制度:鼓励企业采取以货易货的办法推动非传统产品的出口,以换回它们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配件;放宽对自备外汇者的进口限制,扩大进口商品的范围,欢迎侨居国外的坦桑尼亚人及其亲属进口物品,在缴纳必要的进口税和销售税以后,自行作价出售;加强外汇管理,外交使团和外国侨民的房租、水电费、电话费、燃料费、港口费以及旅游者的旅馆费和机场服务费,必须用外汇支付;凡可享受乘飞机头等舱的政府官员,如乘坐经济舱,省下来的外汇一半归己,一半上缴政府,等等。
坦桑尼亚本来就不多的外汇收入每年要有相当部分用于偿还外债。而对外国银行逾期债务的拖欠,给进一步获得外援带来了困难。对此,政府在1984—1985年度预算中提出,希望外国公司在粮食、经济作物生产方面进行投资,或同坦桑尼亚有关企业合作生产非传统出口商品,所得收益一部分归坦方,一部分用来偿还欠款。这种利用外资发展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法,不仅可以为坦桑尼亚节省外汇开支,而且无疑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长期以来,庞大的行政、福利开支,挤掉了大量本可以投入生产的资金。今年,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4月,政府的部、委由二十二个减为十五个;年中,在农产品大幅度提价、货币贬值26%和提高工资8—35%的同时,宣布取消对玉米面和农药、化肥的补贴,上年度这三项补贴总额约十三亿先令,相当于当年用于发展项目支出的五分之一。人们认为,取消补贴有助于杜绝将这些东西偷卖到邻国进行投机倒把的现象。总的来说,坦桑尼亚广大人民对政府的这一作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严重的经济困难困扰坦桑尼亚已经五、六年了。人民渴望改变目前的困难局面。因此,改革是顺应民意之举,给经济好转带来了希望。(附图片)
坦桑尼亚政府重视发展纺织工业。这是坦桑友谊纺织厂的工人在检验布匹。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