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投鼠忌器之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0
第8版()
专栏:

投鼠忌器之类
冯英子
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大学的一个“造反派”,十年动乱中,写了不少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文章”,因而很得张春桥、姚文元之流的赏识,被提拔为写作班子的什么组长。近来因为评定职称,这个“造反派”把他那些“文章”作为“学术成果”拿出来证明他的学有专长,被学校评为“副教授”,而且上级机关也很快批准了。
一个月前《人民日报》登了一篇评论员文章,要求认真清查“三种人”。那篇文章中有一段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部门、地区和单位,有的‘三种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在受到庇护,甚至被列入‘第三梯队’,受到重用。”把这段话同上面的故事一印证,真正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说到了点子上。
奇怪的是,这样的“造反派”竟然没有被人发现,而他十年动乱中在报纸、杂志上颠倒黑白的作品,竟然到了八十年代还被当作“学术成果”加以肯定,莫非是那个大学的评定职称委员会都在打瞌睡吗?莫非是当地的高教局也在打瞌睡吗?不然,为什么对他开着绿灯,让他一路通行无阻?
其实,如果真正因为有些人在打瞌睡,被他悄悄地溜了过去,那末顶多也只是当事者的失职,关防不严。问题倒是恐怕并非如此,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睁着眼睛办的。当年为张春桥、姚文元看中的“造反派”,又是写作班子的组长,难道竟没有人知道吗?没有清查过吗?他的文章,白纸黑字,篇篇俱在,难道看不出来吗?有人把它归结为官僚主义,当然有一点,但倘以为真是官僚主义,则你又上当了。因为这里表现的,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我说严重,也在于此。
真正的原因,一种叫作“投鼠忌器”。打老鼠,有时可能打及老鼠所附着的那个“器”,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情就不好办,眼开眼闭,得放手时且放手,你说是“学术成果”,就算“学术成果”;你要个“副教授”,就给予“副教授”,“一床锦被,遮盖这个”,岂不皆大欢喜。一种叫作“你中有我”,因为当年“造反”,非他一人,写文章的秀才,也非他一人。倘然他那些同他类似的文章可算“学术成果”,那么我的当然也是“学术成果”,与人方便,也就是自己方便。所以有些人尽管嘴里也讲要清理“三种人”,但“若有憾焉,其实喜之”,别看他义愤填膺,放的却是空枪,清来查去,还是查无实据。因为查有实据的“造反派”、写作班子组长,也已经评为副教授了,其他呢?还清个什么?
有人担心我们的整党会走过场,我是比较乐观的。从报载中央不少部门的整党经验看,也能使人增强信心。关于清理“三种人”,大家都很重视。清理“三种人”确实是一件既要严肃对待、也要实事求是的工作,含糊不得,也简单不得的。不过诸如此类的事,似乎也不免会使人打上一个问号。你看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