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谁更懂得对国土的感情?——南行随想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0
第8版()
专栏:大地

谁更懂得对国土的感情?
——南行随想之三
邵燕祥
谁更懂得对国土的感情?
是袁庚和他的那些进行“冒险的改革尝试”的同志们呢,还是那些指责袁庚引进外资、兴办合营企业是“卖国行为”,叫喊什么“岂料国土又遭践踏”的人?
在来深圳之前,我就知道以交通部招商局副董事长兼任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总指挥的袁庚了。
《世界经济导报》记者韩耀根同志介绍过他的“豪言壮语”:“有人说只有资本家才懂得经济,现在就让我们来证明,共产党不仅能够搞好经济,而且完全可以搞得更加出色。”
这句话是不是象鲁迅指出的,有如诗人李贺的豪语“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那样,是要打“折扣”的呢?
听听局外人的话吧,前香港总督麦理浩参观蛇口工业区以后说:“在香港,要实现目前蛇口这样的规划,也要四年半的时间,而你们只用了两年多时间。”
这个1938年参加华南纵队,解放战争末期带领部队来到蛇口海边,同战友们一起,一夜之间解放了伶仃、大铲等岛的老兵袁庚,在蛇口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山崖海角,又同他的战友们一起,凭着两个自主权——可以审批五百万美元项目的自主权和招商局利润留成中五千万元投资的自主权,放开手脚,大胆改革,创造了“蛇口模式”。
记者说:“究竟是谁更懂得对‘国土’的感情,不正是这些把对祖国的爱,升华到忠实地执行党的路线,为四化大业而勇于改革的共产党人吗!”
可惜我们到蛇口的时候,跟袁庚同志失之交臂。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兵还在为特区建设仆仆风尘地以至汗流浃背地奔走,显然没有戚戚于诬指他为“卖国”之类的恶意攻讦。
自然,这些攻讦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而时至今日,蛇口以至整个深圳特区的建设者早已跨过攻讦者的头顶,走向前去。他们以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捍卫了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证明今天举办经济特区,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背靠着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掌握国家主权,讲求平等互利,归根结底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进资金,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与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大炮轰击下丧权辱国,被迫门户开放,五口通商,根本是两码事。
整整五十年前,1934年6月4日,鲁迅写了《拿来主义》这一名篇,说到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后来大门给枪炮打破了,我们又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又说,“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就是这样从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可以说,没有这种“拿来”,也就没有鲁迅。
我以为,事实表明,深圳速度和蛇口模式的创造者,也正是这样一批热烈而又清醒的“拿来主义”者,他们在“新事新办,特事特办,方法全新,立场不变”的方针指导下,“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初步把经济特区建成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那些不是心怀偏见,只是由于习惯形成对外国“送来”的东西的恐惧,而对开放政策心存疑虑的人,在事实面前,校正着自己的看法。
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梁湘同志在6月16日同我们座谈的时候,却着重谈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不是收,而是放”的战略指导思想相对照,他们认为自己思想解放不够;改革的步子很慢,往往不能跳出现行体制之外去考虑问题;建设传统工业项目比较多,引进象样的、大的先进技术项目方面尚无突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突出改革,要通过整党,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推动改革。
在诗人艾青笔下,深圳特区交错着新的速度、新的改革、新的变化、新的精神、新的物质、新的文明、新的矛盾、新的挑战、新的欢欣。梁湘,这个经济特区的领导者,在创造新的经验的第一线,已经把眼光放得更远,思考怎样更好地“拿来”,更需要“拿来”什么,以及“拿来”以后怎么办的种种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