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在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1
第1版()
专栏:数字与事实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在发展
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1983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达六百二十亿零七千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49年增长十一点五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结构也起了很大变化,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4.8%上升到1983年的51%。1983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达三百零三亿九千万元,比1949年增长四倍;粮、棉和其他一些重要经济作物都创历史最好纪录,粮食八百零五亿三千万斤,比1949年增长二点五倍,棉花三百三十六万七千担,比1949年增长十五点五倍,各种牲畜年末总头数一亿八千万头,比1949年增长三点四倍。现在,民族自治地方已经建立了以中小型为主包括大型工业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单位三万七千个。1983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业总产值达三百一十六亿八千万元,比1949年增长五十六倍多;发电量二百三十九亿三千万度,比1952年增长二百九十八倍;原煤六千五百二十万八千吨,比1952年增长三十五点六倍;原油六百七十二万四千吨,比1952年增长一百二十八倍;布产量五亿三千万米,比1952年增长十四倍。民族自治地方的商业、交通、邮电等也日益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现在,全国拥有十所民族学院;正在筹建东北民族学院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截至1983年底,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已建起大专院校七十六所,内地一些大专院校也开办了民族班。1983年在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万九千六百人,比1952年增长十九点六倍;中学生一百九十一万一千八百人,比1952年增长十九点八倍;小学生八百一十二万九千人,比1952年增长四点五倍。1983年,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图书二千三百二十七种,共印三千三百五十八万册;杂志七十四种,共印六百一十六万册。各自治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科学院和多种研究所,不少自治州和自治县也有了研究机构。1983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已建立各种卫生机构二万八千八百个,比1949年增长七十八点八倍,其中医院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九所,比1949年增长四十八倍;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三十八万七千七百人
(其中医生十六万九千一百四十一人),比1949年增长一百零八点八倍。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得到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日益繁荣。
(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资料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