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劝君莫为粮多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3
第1版()
专栏:

劝君莫为粮多愁
本报评论员
粮多好还是粮少好?大概没人会说粮少好。可是,现在确实有一些地方的同志由于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在为粮多发愁,甚至想用行政手段限制生产,以解卖粮、储粮之难。
是粮食真的过剩了吗?的确,近几年我国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一些地方确实出现了库满仓盈、销运困难的情况。但是从我国国民经济对粮食的实际需要来看,粮食并不是过多了,而是还不够。现在我国人均占有粮食量,还不到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一半。有些地方粮食的“过剩”是一种不完全正常的现象,它反映了目前我国粮食消费水平和转化能力低;也由于我们过去长期缺粮,如今粮食多了一点,某些工作环节暂时跟不上。总之,我们对粮食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全面的认识,千万不要从目前有些地方的暂时现象中得出不正确的看法,冒然采用限制生产的简单化办法,那样势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建设。对粮食这个关系十亿人民生计、关系四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切不可疏忽大意,不能重犯少了“赶”、多了“砍”的老毛病。
粮食本性“商”,多了就应该允许它自由地进入广阔的流通领域。目前一些丰产地区粮食消化不了,加工业发达地区、边远山区和牧区又迫切需要粮食。这种状况,其实不难改变。多年来,我国粮食一直实行统购统销,是完全正确的。但久而久之,也使一些同志产生了一种错觉,误以为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调配,不能搞活。现在我国经济形势已经起了很大变化,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解放思想,改进工作,破除那种粮食是一种只能按计划调配的物资的旧观念,把粮食当作商品,为它打开各种渠道,促其合理流动。大量事实证明,国内粮食市场的潜力很大,只要放开手脚,群众会有办法解决种种难题。
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就地把粮食转化为肉、蛋、奶和其他加工食品,是消除“过剩”假象、刺激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人民生活改善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要求得到更加精致的食品,更多的肉、蛋、奶。消费市场的这种变化,为粮食消费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粮多的好形势,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农村目前还比较薄弱的食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起来,使粮食就地转化,就地增值。新办的这类企业,要尽可能放到农村,由农民自己办,不使城乡争利、“官”民争利。只要食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加快发展起来,眼下为粮多发愁的同志就会深切地感到,我国的粮食并不富足,还必须与农村其它多种经营一起,继续大大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