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我国跃居世界第四钢铁大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3
第1版()
专栏:数字与事实

我国跃居世界第四钢铁大国
三十五年来,钢铁工业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大中小相结合、年产四千多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生产速度比较快。1983年,钢产量达到四千零二万吨,生铁三千七百三十八万吨,钢材三千零七十二万吨。钢产量仅低于苏联、日本、美国,居世界第四位。1952年到1983年,钢产量每年平均递增11.6%。1949—1983年间,累计产钢五点五亿吨,生铁五点八亿吨,成品钢材三点九亿吨。
地区布局有了改善。解放初期,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东北地区,西南、西北两大地区仅占总产量的3.8%。1983年,西南、西北的钢产量已占总产量的12.5%。全国有十三个年产钢一百万吨以上的联合企业,分布在除西北外的各大地区。
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建国初期,只能冶炼钢种一百多个、轧制钢材四百多个规格;现在,能冶炼钢种一千多个、轧制钢材二万多个规格。初步建立起有我国资源特点的合金钢系列,合金钢产量已达二百七十九万吨,占钢产量的7%;低合金钢四百六十二万吨,占钢产量的11.5%。板管带材的产量占钢产量的36.2%;石油管、造船板等许多品种已可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能耗有较大幅度下降。近年来,钢铁生产能耗明显下降。1983年,吨钢综合能耗降到一点八四九吨标准煤,比1978年的二点五二吨减少了六百七十公斤。同1978年相比,1983年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增加八百一十四万吨,增长27.8%;而总能耗却减少了四百六十七万吨标准煤,减少6.3%。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3年,钢铁工业实现利税九十四点三亿元,比1978年增加四十四点三亿元,增长89%;其中利润增长了104.3%,高于产值增长的幅度。地方中小企业1978年亏损六点三亿元,1983年盈利十一点九亿元。
(据冶金部资料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