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大客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4
第2版()
专栏:

我们的大客机
本报记者 郭伟成
1980年9月26日九点三十七分,一架闪烁着“Y—10”标记的大客机从上海大场飞机场冲上蓝天。
这架悬臂式下单翼结构的喷气式客机,有点儿象波音飞机,但尾翼比波音大,“翅膀”剖面比波音尖。内行人说,波音707是第二代的层流翼,这是第三代的尖峰翼,阻力更小,气动性能更好。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现代化喷气式大客机,名字叫“运十”(Y—10)。
天蓝得出奇,云白得可爱。十分钟、二十分钟、二十八分钟,“返航!”指挥台命令。飞机从北向南平稳着陆了。“成功了!”地面上的欢呼声盖过了还未平息的飞机发动机声。
“运十”上天了。这是第一步。这一步,走了十年。
(一)
1970年8月,中央军委、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以上海的现代工业为基础,研制喷气式旅客机。这一计划以下达任务的日期为代号,称作“七○八工程”,按照中国民用运输机系列的排列,这种未来的大客机被命名为“运十”(Y—10)。这一消息从北京传达到东北、西北、西南各航空工业基地。一批一批航空工程技术人员从各地汇集到上海。
就在这时,黑手伸进了“七○八工程”。林彪、“四人帮”和他们在上海的一伙人,想借此在上海“发展一批、武装一批、投资一批”,好向党中央、国务院讨价还价,“七○八”迟迟定不下方案。“九一三”事件,林彪折戟沉沙,给“七○八”造成一个重新起步的机会。1972年1月,在叶剑英、李先念同志主持下,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国家计委召开联席会议,重新审定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未来的这架飞机用四台涡扇喷气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一百一十吨,航程七千公里,时速八百五十公里以上,升限一万二千米。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不到七个月,总体设计方案出来了。不到三年,十四万张八开大小的标准图纸全部完成了,这相当于一架普通歼击机七倍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各种模拟试验和部件的加工、研制工作也在上海和全国各地二百多家协作厂全面展开。
(二)
在我国年青的民航工业中,“运十”第一次冲破了五十年代初开始沿用的过时的苏联航空规范,尽管那是一种比较现成的规范;大胆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英美航空规范,并且在飞机设计中大量地使用了计算机技术,编制了五十七种一百三十八项程序,大大保证了设计计算的精度。同时,又进行了一百六十多项模拟试验,其中有些试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76年初,“运十”01架机身组装完毕。年底,在西北的航空基地,“七○八工程”的建设者圆满地进行了全机静力试验,在地面上准确地把握了飞机各个部位的受力强度。后来,这架试验飞机修复成模拟客机,满载着“七○八工程”建设者的深情,送到北京官园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三)
1980年3月,完整的02架飞机诞生了。9月26日,它用漂亮而成功的“处女航”向国庆献礼。“请记住,这是一个纪录:从这一天起,祖国的领空上有了国产的大客机。”试飞员王金大骄傲地对每一个来访者这么说。
1981年12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运十”首次转场试飞北京。美国《航空周刊》援引波音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的话说:“任何说中国复制了整架707的人,‘不了解中国今天的现状’。”“运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运十”在祖国的领空上划下一道又一道的痕迹,翅膀磨得更硬了。1984年1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批准在成都待命的“运十”试飞拉萨。1月31日上午八点三十分,“运十”顶着成都三十年未遇的风寒,呼啸着从双流机场起飞,冲上了“世界屋脊”,飞过了“空中禁区”。十点三十分,安稳地落在雅鲁藏布江畔海拔三千五百四十米的贡嘎机场。仅仅九十分钟后,“运十”又腾空而起,当天就经成都飞回了上海。春寒料峭的三月里,“运十”又连续五天飞上世界屋脊,给西藏军民运去了宝贵的物资。征服世界屋脊,是“运十”的新纪录。至此,它飞过了国内最远的航线,又飞上了国内最高的机场,这表明,“运十”可以在国内任何航线进行必要的运输任务,它的时速和对国内机场的适应性超过了波音707、三叉戟和伊尔62。
我们的大客机用它问世以来创下的纪录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年国庆,“运十”飞机的模型将作为航空工业的仪表,出现在游行队伍中,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