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为了和平与友谊——就中日青年友好联欢访王震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5
第4版()
专栏:

为了和平与友谊
——就中日青年友好联欢访王震同志
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何平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战场上驰骋了半生、曾荣获上将军衔的王震同志,如今正热情地从事着同各国人民友好的事业。特别是作为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他目前正为接待即将来华参加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的三千名日本青年而忙碌着。两种生涯,一个目的——为了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为了中国人民能在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
这是一个宜人的秋夜,王震同志在他的书房里向我们回顾新中国在血与火中诞生以及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的历程时,表达了他对世界和平、对各国人民友好的热切愿望。
谈到对接待三千名日本青年的工作已全部就绪时,他风趣地引用了孔夫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七十六岁的王震同志是湖南浏阳县人,1923年就在粤汉铁路长岳段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党,历任红军的团政委、师政委、代理军政委,湘赣军区代理司令员,红六军团政委等职。八年抗战期间,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扬,曾任著名的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1949年,他作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率军进入新疆,以后又担任过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农垦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现在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几十年来,萦绕在他心头、鼓舞着他斗争的,是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命运。如今,这位白发将军成了胸怀世界、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而奋斗的活动家。
 他在谈到中日两国的和平事业时说:“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历史,但这段不愉快的历史比起源远流长的中日人民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毕竟只是短暂的一瞬。”
他说,加强和发展中日友好,要本着官方和民间同时并进的方针。党中央着眼于青年,着眼于未来,为了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决定邀请三千名日本青年来访。这是一项为了和平事业的重大决策,它必将对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对今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对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决策博得了日本人民和广大青年的广泛响应和热烈赞同,博得了日本政府和各友好团体的热情赞助和大力支持。
王老在谈到中日两国人民久远的历史交往时,给记者看了他书架上日本友人送给他的一只古代日本遣唐使乘坐的船只模型。这只模型船是用名贵木材雕成的,船上有两位身穿和服的日本人。王老指着这只船只模型说:“它说明中日人民的友谊是有悠久传统的。”他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有文字记载的我们两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友好交往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两次高潮,在中日友好关系史上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一次高潮是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二百六十年间,日本先后十七次派遣使团,大批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使团到中国学习,学成后回国,这对当时日本的改革和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第二次高潮是近代,即明治维新之后,当时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近代,孙中山、鲁迅、周恩来、郭沫若、廖承志等都曾到日本留学或从事过革命活动。如果说第一次高潮是日本向中国学习,那么,第二次高潮则主要是中国向日本学习。既然在中日友好历史上曾经有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那么,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我们为什么不能迎来第三次中日青年互相学习的更大的高潮呢?
王老谈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同日本人民建立友好关系。他还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多次率团访问日本的情况。早在1957年,他就率领中国农业技术访日代表团访问过日本,作为新中国较早的民间代表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走遍了日本各地,他深感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也深感日本的科学技术值得我们学习,他发电报请示周恩来总理,引进了一批日本手扶拖拉机和农作物良种。1974年,他作为中日友好访问团团长,乘坐中日两国定期航线正式通航的飞机前往日本;1982年,他去日本参加了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的活动和率团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中日民间人士会议第一次会议;今年4月,他作为中日友好访日代表团团长,第四次东渡日本。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据统计,从去年7月担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以来,他先后会见的日本友人就有二百多批、近两千人之多。为了搞好这次中日青年友好联欢活动,他从接待的计划、安排、措施到住房、饮食、交通、卫生等各方面的事务,都亲自进行指导。他在谈话中讲到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和其他许多为日中友好做了大量工作的日本朝野人士。作为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方委员会主席,他特别对致力于日中友好的日本民间友人表示敬意。老将军的心愿,正如今年4月他在松山市道厚公园与一些日本中老年妇女一起跳舞时所说的那样:“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今后世世代代这样一起唱歌跳舞,再也不要打仗了。”
王震挥挥手杖说:“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比邻而居,在发展友好往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中日双方各有优势,互有需要,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他特别指出,在中日友好交流史上,青年历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54年,中日两国青年就开始进行友好交往。在中日关系出现波折时,两国青年组织都坚持中日友好的正确方向。1965年举办的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后,中日青年交往的总人数比正常化以前增加了二十倍,两国青年在中日友好事业的更多领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的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看到两国年青一代的更加亲密的交往,感到无限的欣慰。所以,前不久当王兆国同志作为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的中方首席代表赴日本出席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时,我到机场为他送行,又到机场迎接他回国。”
王震说:“我国人民正在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国内搞活经济,改革经济体制,对外要实行开放的政策。要这样做,就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日本要发展,也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和平,对两国人民都是极其需要的,这就是中日青年友好联欢的根本目的。”
老将军手拍沙发扶手,用宏亮的声音说:“我们不仅与日本人民友好,也要与世界各国和人民友好,和平、反霸,这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们的重要国策。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高举和平旗帜的意见,代表了十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当记者结束访问的时候,老将军深情地说:“再过十六七年,就是二十一世纪了。二十一世纪是属于青年的。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也是属于青年的。现在,中日友好关系已经向二十一世纪迈出了雄壮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衷心希望,中日两国青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勇敢地接过先驱者点燃的中日友好的火炬,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中日两国更加友好的世纪。”他提高了声音说:“让我们中日两国人民和青年一起,为迎接这个新纪元的到来共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