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农民的“贴心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6
第3版()
专栏:

农民的“贴心学校”
本报记者 黄际昌 青岛日报记者 吕显秀
山东省莱西县的第一农业技术中学(以下简称“农中”)办得好不好?当地农民眼睁睁地看了三年。他们看见了什么呢——
一看学生当真学了本领;
二看学校里的实习基地庄稼好、六畜旺;
三看农中的人才和技术送到自己家门口,家家受益,户户“沾光”。
你听听他们的反应。姜山镇农民徐德胜对我们说:女儿桂芬刚上农中,我心里嘀咕,种庄稼还用跑到校园去学?她一甩手去了。放假回家,在韭菜地做试验,喷了三十烷醇的几畦韭菜,长得又绿又壮,比没喷过的大片韭菜强呵。我暗地高兴:学费没有白交。去年,桂芬从农中带回一把玉米良种“烟单14”,种在试验地里,比老品种多收三成!我高兴得叫出声来:桂芬,我种了半辈子地还种不过你!
桂芬没毕业,就在家门口扬名显“圣”了。那些毕业生影响更大。去年从农中果林班毕业的三十八人,一出校门就被“抢”走二十几个,有两个被果林专业户请去当技术员。姜寿庭毕业后,到林场当技术员,主办了技术学习班,帮助三十六个工人基本掌握了果林栽培管理技术。场长张学文对我们说:“真想不到,十八岁的孩子,上一年农中就成才了,还给林场带起一大帮人。”
农民看见这一桩桩新鲜事,他们扪着心口说:莱西农中真是咱的贴心学校!
他们有三个“课堂”
让我们到这所“贴心学校”见见世面吧。
请看下面这幅照片:
领着我们参观的,是这所学校校长张德河。我们走过大片实习基地,还看了土壤肥料、物理、兽医、农林等实验室,室内有精密的天平仪、高倍显微镜等现代教学用具。图书室备有中外科技读物,随时可以查阅资料。我们仿佛浮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们有三个课堂。你们现在看到的实验室和教室,只算小课堂;上百亩的实习基地是中课堂;在校外,全县有八百三十个果园、几十万亩农田,那才是我们的第三个课堂,也是最大的课堂!”
在这里,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办学的目的很明确:为莱西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农村出题,学校答卷:莱西宜农、宜林、宜牧,农中就先开办农作、果林、畜牧三个专业,对口教学。学制不一刀切,短则一年,长则三年。现有八个中专班,年内还打算增设两个大专班。毕业生农村来,农村去,绝大多数“沉”到基层去,直接为农民、为重点户专业户服务。张德河自信地说:从我们技校出去的学生,不走外地,不飞上天,个个回乡扎根开花结果。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呢?请往下看——
爱农教育深入人心
学校虽然主要是传授技术,却把思想教育当做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学校党支部针对社会上的世俗偏见和校内师生中的疑虑,让大家讨论:农村中究竟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出路?农村中光有普通中学没有农技中学行不行?
这里的讨论并不枯燥乏味,大家摆出许多事例:××村派人到外地买树苗,花了四万多元钱买回一批假“红富士”;××村支部书记给责任田上化肥过了量烧死庄稼……你一言,我一语,把周围亲友邻近村庄不懂科技吃亏上当的“笑话”全部抖落出来了!难道就这么“瞎”弄下去?我们青年人就这么干瞪眼?主持讨论的人,因势利导:农技中学就是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才开办的。同学们到校学习就是要学农、务农、爱农!为改变家乡——莱西——胶东的落后面貌出大力!
他们还把一些靠科技创高产的农业尖子、专业户主请到学校讲坛现身说法,使学生们口服心服:农村确实需要科技,需要科技人才。
在大课堂交答卷
农中培养人才既重质量,也讲究成才速度。课程设置,抓住重点,形成系统,大、中、小课堂紧密结合。
你想知道,农中怎样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吗?先请你看下幅图片:
这个兽医门诊部,就设在农中的校门内侧。农民随时都可以带畜就诊。今年春季以来已在门诊部治疗病畜七百多头次。平日,兽医班的师生还走出校门到乡村宣传防病知识,到圈棚里检查治疗。
农中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原则。各种专业科研小组分别同后庄扶村、栾家寨、大沽河林场等单位长期挂钩,互通信息,互相支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学校把实习基地培育出来的玉米、果木良种好苗,免费给学员带回到自己村里去种植。学员姜淑英把学得的育苗技术回家教给哥哥,她哥哥大胆承包了林场六亩苗圃,一年毛收入四千元。王立国把西红柿的育苗先进技术引进家园,结果比当地的一般西红柿早熟十几天,上市卖出好价钱。家长反映:孩子还没毕业,家里就受益了。
办学有新招:设科研成果奖
学员同农民群众心连心,学校小课堂同大课堂台联台,所以学员们有学习的兴趣,还有科研的热情。这里的科研活动很活跃。
农中在教学改革中制定了适用于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其中规定:凡科研成果达到校级水平或县级、省级水平、全国水平的分别给以不同数额的奖金。这个《办法》有效地激发起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果林组和农作组合作,今春进行盆栽葡萄,当年扦插,当年结果,试验成功,得到一笔奖金。青岛市有关部门闻讯赶来订货。青岛市政府给莱西农中赠送一面锦旗,上面有几个大字:“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四化人才”。
张德河告诉我们:1982年创办这所学校时,当年报考的只有四百人;1983年报考的就增加九倍。现在,还有不少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四处托情想转来我们农中哩。明年这所学校要扩大规模,更快更多地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才。
山东省委、省府十分重视这个典型,号召全省农业技术学校,走莱西农技一中的路!
(文中照片为吕显秀摄)(附图片)
兽医班师生正在兽医门诊部,为农民牵来的病畜看病哩。
学员们正在实习地里劳动。看,那姑娘端来的西红柿,一个个都有一斤来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