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扭转裘皮产品出口下降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6
第5版()
专栏:产销分析

扭转裘皮产品出口下降局面
国家经委 鲍乃仁 周连庆
裘皮工业在国际贸易中素有“常青行业”、“黄金行业”之称。这是因为裘皮制品的经济价值和效益较高,在国际裘皮市场中受西方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较小,需求量持续增长,经久不衰。我国裘皮工业在国际裘皮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但出口额较小,特别是近三年的出口额连续下降。1981年至1983年各年的出口额分别为1980年的79.2%、52.6%、57.9%。如何扭转我国裘皮工业产品出口额下降的局面呢?
一、促进裘皮工业的技术进步
首先,要从裘皮原料抓起。各类动物(除野生动物)的饲养基地,要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重点放在高档裘皮动物上,如水貂、紫貂等饲养方面。要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注意防止品种蜕化,提高毛皮质量。其次,要努力提高鞣制、剪染、裁缝、整吊及后整理工艺水平。利用多种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必要的化工配方原料,解决裘皮的脏、臭、硬以及染色和光泽度不好等质量问题。第三,要掌握国外信息,跟上国际市场的变化,以服装为龙头,搞好设计,做到服装款式基本上达到当年流行的要求。
二、裘皮工业工贸双方的加工关系亟待改善
目前,外贸与工业的关系仍沿用五十年代的加工关系,其主要表现在:(1)产销不见面,外贸给什么,工厂就干什么,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限制了广大职工革新工艺、革新技术、增加花色品种的积极性;(2)质量好坏都是一个价钱,工厂职工对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3)工厂为节约原料多耗用的工时得不到外贸的补偿,裘皮工业生产的“三多一低”(甩皮多、退皮多、下脚料多、原材料利用率低)现象甚为突出,损失浪费很严重;
(4)中间环节多,手续繁杂,不仅造成了重复劳动和惊人的运输费用,而且人为地延长了加工制造和销售周期,对外不能及时履约,失去了很多出口成交的良机。
三、充分调动工贸双方企业对出口的积极性
本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精神,裘皮工业产品的出口体制,目前应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外贸企业代理出口,收取手续费,生产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组织出口企业联合体,给予经营外贸的自主权;三是,外贸与生产企业合伙联营,共负盈亏;四是,建立裘皮贸易中心,包括信息、科技交流和服装设计中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