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商品生产 引进技术资金 “三西”地区广辟致富门路增强内在活力 给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投资,续建新建一批小企业和加工厂,同沿海省市议定了几十个援助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9-28
第1版()
专栏: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商品生产 引进技术资金
“三西”地区广辟致富门路增强内在活力
给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投资,续建新建一批小企业和加工厂,同沿海省市议定了几十个援助项目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王漫沧、张锦和本报记者袁定乾报道:“三西”地区(定西、西海固、河西)的开发建设开始跳出单纯农业的圈子,广辟致富门路,实行开放式建设,这是在贯彻“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方针中,在指导思想上的一次突破。它增强了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三西”地区中的“两西”(甘肃中部以定西为代表的十八县和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地区等八县)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各族人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粮食问题的压力很大。因此,在国家拨出专项资金扶持这些地方改变贫困面貌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把两眼盯在粮食生产上。去年9月,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甘肃省酒泉召开扩大会议,深入领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反弹琵琶”的思想,大家的认识统一了,明确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发展,是改变“三西”地区贫困面貌的根本大计。同时,也明确了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不能只靠发展粮食生产,还必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在此以后,各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始逐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一年多来,各地在安排农业建设项目时,都注意了发展商品生产。甘肃“两西”地区(以定西为代表的十八县和河西走廊)给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投资近二千万元,续建新建九十三个企业,项目有小煤窑、水泥、建筑建材和农副产品、食品、饲料等加工业。宁夏西海固地区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之后,工副业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过去的28%提高到34%。农民收入中“旱涝保收”的成分增大了。据调查,已经有10%的农户通过这个途径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有一些户、村就是在粮食绝产的情况下,也能靠非农业收入度过灾年。
开门建设“三西”,是这一地区指导思想转变的又一重要标志。他们变过去封闭式建设为开放式建设,使本地资源优势同外地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加快开发速度。去年以来,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收外地先进技术,各地先后都派人到内地对口学习技术,同时还从江苏、浙江、山西、陕西四省聘请咨询组,为“三西”地区的多种经营、乡镇企业、旱作农业、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的建设出谋划策。各地还通过多种方式与外地建立经济协作关系,吸收外地资金投入“三西”地区的开发事业。到现在,“三西”地区已同沿海省市就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建筑材料等方面议定了几十个援助项目,并吸收了部分国外资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