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培养尖子“运动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06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培养尖子“运动员”
楠客
在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才刚刚踏上“起跑线”?从《起跑线上》这篇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缺少尖子“运动员”,是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头雁飞得低,群雁自然飞不高。要是文喜这样的富裕户,同沿海和内地的“千元户”、“万元户”比一比,他大抵不会象“桃花源”里人那样,刚刚得饱暖,便“怡然自乐”了。
这几年,不少民族地区的干部,对“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宣传得并不少。但是,培养农村商品生产示范户的工作,却做得不多。有些同志看到文喜这样的户,有了几百元存款,来了客人招待得起“手抓羊肉”,就误认为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其实,这离致富的目标,离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还远得很呢!
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尖子“运动员”,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在宽广的地域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开发事业大有可为,畜产品的加工增值,可以兴办许多新项目。问题是,在生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实际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起跑线”。这些地方的领导机关,首先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农民手里有东西可以交换;同时启发他们开拓思路,打开商品生产的眼界,吸收先进技术和经营方法,走出“桃花源”。这样,“尖子”才能冲出“起跑线”,千军万马才会跟上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