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国内外出版事业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06
第8版()
专栏:

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国内外出版事业随笔
秦牧
我国的出版事业,是解放后发展得最迅速的部门之一。现在,中国一年出版三万多种书,发行几千种杂志。书的发行量近六十亿册,这是很可观的数字了。发行一百万份以上的报刊,不但北京、上海多的是,即以广东来说,这样的报刊就在五种以上。这不但把旧时代一般书报的发行纪录远远抛在后面,就是和解放后的“十七年”比,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在世界上,中国已置身于十大出版国之列,而且,看来,名次正在十个位置的后列逐渐向上挪动。
自然,从不足的方面来看,我们的问题仍是不少的。例如我们一年出版三万多种书籍这个计算法,就有不少“水分”。出版一本《辞海》,算一种;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一张年画,也算一种。但是,联合国规定四十九页以上的书籍才加以统计。而且,即使连“水分”一起算,我国现在出版的书籍种数,也还是在苏联、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之后。
再说,工业发达国家,出版事业是很讲究“向纵深发展”的,书籍的花式品种很多。同样一种书,常有许多“开本”之别。装帧方面,有所谓普及本、平装本、精装本、豪华本,还有缩微本、录音本(这是放进收录机中,专供人听的“书本”)等等,最新型的“立体书”也出现了。
好些发达工业国,书籍的出版除了注意填补缺门外,还致力于出版大部头和专业性很强的图书。例如日本出版的《中国的旅行》,有五大册;《中国名菜美点》,有九大册。日本除出版大百科全书和各种词典外,还出版《唐诗鉴赏词典》、《艺术草书大字典》,以至喝茶、下围棋的词典等。从这一类动态,可以想见他们出版事业蓬勃的状况——这些国家,不少书店门市部很大,例如伦敦的佛勒书店三万平方英尺,德国佐辛书店,面积六万平方英尺。大的书店发展得象超级市场似的;一般书店则向小型专业性方向发展。例如辞典书店、莎士比亚书店,以至于宗教、美术、心理、哲学书店等等就是。
和上面所谈的情况比较起来,我们出书的种类,还不能说已经极其丰富。我们的书店,规模一般也还比较小。此外,我国被翻译出去的书,还是相当稀少。书籍的出版周期,仍然相当长。还有,出版法规,现在也还未臻健全,出版工作中是存在一些混乱现象的。
我们的出版事业,尽管和发达工业国比较起来还有若干差距,但是,我们的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和国外来访的文学界、出版界人士晤面的时候,他们对中国的出版事业深感兴趣,常常投来羡慕的眼光。为什么呢?一是在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是有保障的。每当国外的来访者听说我们许多作家都可以领取固定工资,从事专业写作的时候,他们都羡慕不已。因为今天的世界上,除了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苏联等寥寥可数的国家外,专业作家几乎都没法生存。再说,虽然我们的最畅销书的发行数字比起美、日等国来,还是瞠乎其后(美、日等国的最畅销书的发行纪录可以达到一千万册以上),但是一般书籍的平均印数却比他们高。日本一般书籍初版不过只印行三几千本,美国的情形也差不多。因为书的印数少,作家收入有的非常之低。我曾见过一位担任大学教授的美国诗人,他带来一本很厚的诗集,我问他此书拿到多少版税,他说因为销路所限,只收过一百美元,这使我大出意外。
外国作家和出版人士听到我们国家的报纸、刊物、书籍的印数,常常惊异得瞪大了眼睛。一两百万份、几十万本,在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事,而却有许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天文数字。他们对此非常赞赏。
我国的出版事业正在蓬勃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前途的确未可限量。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克服缺点,奋起直追,要走到世界的前列,我想并不怎样困难。这样的势头,国外有许多人是看到的,难怪他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