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蓝天踏浪竞风流——记空降兵年轻军长李良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07
第4版()
专栏:

蓝天踏浪竞风流
——记空降兵年轻军长李良辉
新华社记者 阎吾 孙茂庆 易俭如
在国庆三十五周年的阅兵行列里,身穿伞兵服的空降兵格外引人注目。你可知道,他们的军长是全军屈指可数的年轻而又有才干的军事指挥员。
我国的空降兵,是一支年轻的现代化部队。她的前身曾逐鹿中原、鏖战上甘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那样举世闻名的英雄。她的第一任军长是著名战将秦基伟。“接力棒”传到李良辉,已是第八任了。当年的雄师劲旅,而今的“天兵神将”。李良辉和他的战友们蓝天踏浪,斩关夺隘,为空降兵的现代化事业奋勇开拓“新天地”。
向未知数冲击
1983年5月,中华山脉的古战场上雷鸣电掣。
高空,一架架歼击机飞奔“战区”,夺取制空权;中空,轰炸机对“敌阵”轮番进行火力突袭;低空,强击机闪电般劈将下来,轰炸扫射。
突然间,蓝天里三十名“天兵神将”操纵着一种滑翔性能良好的翼型伞,从离战区十公里外的三千米高空悄然飞降,出“敌”不意地出现在战区。与此同时,满载着伞兵和各种火炮、弹药的运输机,从不同的高度依次空降。
顿时,天上地下,战云列阵,硝烟弥漫。无数火炮在怒吼;火箭、导弹射出条条火龙,排空呼啸;坦克、摩托化步兵,滚滚铁流,穿过硝烟火网,奔驰向前……
这一幕幕激战的场景,显示了空降兵崭新的军容和战斗风采。
这场演习的主要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四十四岁的新任军长李良辉。他以莫大的胆略、智慧,把这么多的兵种部队,这么多的飞机、坦克、大炮、导弹组织在一个战区演习,象一部机器一样运转自如,协调一致,表现了多么高超的指挥艺术。
然而,李良辉为了设计这次演习,担了多大的风险啊!这是空降兵头一次大规模的实兵实弹演习;头一次运用航空侦察电视,快速、准确、直观地显示战区的“敌情”、我情;从战略思想、战术手段、组织指挥、后勤补给等方面,大胆提出了二十多项改革。那些日子里,他一天天,一夜夜,一个个问题艰苦探索。他请教了多少行家里手,翻阅了多少外军资料,展开过多少次热烈的探讨,比选、修改了多少次方案,即使用“电脑”也难以统计。
那阵子,正在选配领导班子。好心人劝他“稳当”一点,不要出纰漏砸了锅。李良辉斩钉截铁地说:“一切改革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现代战争需要我们向未知数冲击,怕担风险,就永远无所作为!”
在上级党委和老军长的支持下,李良辉凭着勇敢的冲击精神,填补了空降兵训练科目的一项项空白,缩短了我国空降兵与外国先进水平的差距。党中央在今年下发的一个文件中赞扬李良辉设计的这次演习,组织严密、指挥得当、富于创新,显露出年轻和有文化知识的优势。
李良辉三十七岁就当上了副军长。这位年轻气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一向敢作敢为,勇于探索。他曾率领伞兵飞降高山峻岭,飞降江河湖面,飞降戈壁荒野,配合好几个军区诸兵种合成作战演习。二十多年的伞兵生涯,一场演习接一场演习,一个新课题接一个新课题,一次攀登接一次攀登,培养了他推陈出新的风格。
在“三无”条件下(即无通信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明显地面标志)的超低空四百米跳伞,难度很大。伞兵从天而降,只有几十秒钟人就着地。这一瞬间,如果主伞不开,跳伞员又未能及时打开胸前的备份伞,那将坠地身亡。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视为畏途。
“再也不能纸上谈兵了,我们这一代再彷徨等待,就等于把失败留给下一代。为了空降兵的明天,再难再险也要闯。”李良辉带领伞兵率先试验。
当战鹰飞临空降场上空时,李良辉第一个俯身抱伞,跃出舱门。紧接着,战士们一个个飞身而下。由此,伞兵训练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空降兵,人们把它比作“钉子”部队。打起仗来,要空降到敌人后方,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激烈的战斗条件下求生存。
这是一个新课题,李良辉又带头实践,奋力探索。他带领一支小分队空降“敌”后,演练打、吃、住、藏的作战本领。空降着陆后,他带着一个先遣战斗小组隐蔽疾进,机智地“俘虏”了一辆疾驰的吉普车,自己开着车子旋风似的飞奔在盘山公路上。然后,他们又甩掉了汽车,穿越莽莽森林,自寻食物,进行战地野炊。深夜,他和伞兵一样搭起帐篷在野外露营。天空的启明星尚未退隐,他又带领干部战士翻山越岭,武装泅渡江河,奔向作战地域爆破桥梁,奇袭“敌军”指挥部……
李良辉就是这样从一次次大胆的实践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去体验伞兵的甘苦,去研究空降兵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加速空降兵现代化的途径。
“我就是要刮旋风”
为了部队在现代化上起飞,李良辉大刀阔斧地改革,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积累多年的一些“老大难”。
他一上任,为把军机关建设成一支高效率的办事机构,就以干部的“四化”为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过秤”。然后,建议军党委把那些不称职的同志,另行分配工作;而对那些有专业知识,工作成绩突出的年轻参谋、干事,则破格提升。
紧接着,李良辉来到某师蹲点调研,亲自考核了一百多名连以上干部。他和师党委负责同志研究,大胆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升优降劣。一下子提拔了二十五名能人;同时,让那些混日子的干部降职降薪,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下放锻炼。这一招,长了能人的志,治了庸人的昏,人的精神为之一震。
对妨碍现代化的,即使是“角角落落”,李良辉也不放过。某师医院医疗作风差劲,各级工作组先后八次进院整顿,都未见效,谁拿他们都没有办法。李良辉偏要碰硬。他带领工作组,扎在群众中调查研究。弄清症结后,第一招就是“请神出庙”、“举贤上台”。该免职的免职,该提升的提升。有个医生,平时工作吊儿郎当,领导批评当耳旁风;《岗位责任制》对他来说是一纸空文;个别谈心、组织帮助等“十八般武艺”使尽了,就是“刀枪不入”。李良辉了解后,马上在军人大会上宣布让他挂职下连当兵。然后耐心地指出他之所以对工作不负责任,是由于对待士兵缺乏感情。这位医生幡然醒悟,第二天就愉快地背着背包下了连队。这一切,仿佛是一股强劲的冲击波,激起人们思想的波涛,催人向上。经过整顿,医院大变样了。
过去,部队老兵退伍存在着“干得坏、走得快”的现象。一到退伍期间,连队就“心慌意乱”,基层干部很“头痛”。李良辉连续调查了五个连队,响亮地提出“三不能走”——服役期不满不能走;军事、政治、科学文化考核不及格不能走;没有评上合格义务兵不能走。
“留下那些‘刺头兵’,出了问题,谁负责?”一时间,支持者有之,观望者有之,嘲讽者有之。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李良辉坚持把部队办成培养保卫祖国优秀战士,输送四化有用人才的大学校。“三不能走”一经宣布,军营就沸腾了。一些“泡病号”的战士,抖起了精神;三两天打报告要求退伍的,向连队交了“争当优秀义务兵”的决心书。老战士珍惜在部队的有限时间,自觉组成了训练改革小组,学雷锋小组,向新战友传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为部队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四千余条,留下各类经验、体会、教案九百余份。真是,一代新人一派新风。
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李良辉却给大家留下了一道严肃的思考题。他在师党委扩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解决这些‘老大难’,都在我们领导干部的权力范围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难、难、难。一切干四化大业的人,怎能容忍?!”
李良辉就是怀着这种崇高的使命感、紧迫感,去拚搏、去开拓的。有人诙谐地称他“李旋风”。他听后坦然一笑:“我就是要刮旋风,发挥我军光荣传统,把那些妨碍现代化的歪的、邪的东西,统统刮得站不住脚!”
靠智力腾飞
历史把李良辉推到高级的领导岗位,奔腾的时代把他簇拥到现代科学的浪潮中。李良辉审时度势,深感到:职位只能给人权力,不能给人智慧。权力加知识,才能把领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创造出第一流的工作水平。
为了插上科学的翅膀,李良辉博采并蓄。他潜心钻研革命导师的军事著作,诸兵种知识。电子技术、运筹学、气象学、天文地理等,他都涉猎。外军的学术,旁人的经验,他都注意借鉴,为我所用。凡是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感到他有一股超人的精力,是比不过的“夜猫子”。他那双闪着智慧光亮的眼睛,不停地在书本中寻觅、摄取。他那杆勤奋的笔撰写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军事学说》和《航空杂志》上。
盛夏季节,当我们前去采访时,李良辉正在组织军事干部学习战略问题。他布置一些有专业知识的同志讲授世界空降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学兵、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知识,了解当今世界军事信息和学术思想。科学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起了开拓精神。
在李良辉的建议下,军党委决定尽快筹建军机关的自动化指挥中心、现代科学信息中心和电子计算机中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跳出来,把着力点放到更新知识结构,追赶现代军事科学上;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用新的眼光、新的信息,探讨空降兵的建设蓝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昼夜奋战,军机关的自动化指挥中心建起来了。开发智力的各项工作都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在李良辉和党委其他同志的支持下,机关办起了一个个文化补习班,办起了业余大学,李良辉亲自担任校长。今年8月,李良辉还带头报考地方业余文科大专班。应试时,李良辉和四百多名机关人员步入考场。监考老师欣喜地发现了李良辉,不禁一阵激动,即兴赋诗一首:“军长进考场,剑书羞项庄,金戈让激光,边土固金汤。”李良辉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了。在李良辉和党委其他同志的带动下,机关干部开展一专多能训练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军司令部,有93%的参谋能开汽车、摩托车,掌握了电台、电子计算机等十多种装备的使用技术。
李良辉不但千方百计地把“卒子”赶向现代科学的长河,还十分爱惜人才,让有才之士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这里,人们传诵着李良辉“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原来,机关有三位“空降兵通”。他们是军司令部的作战、训练和侦察处的老处长,我国第一代伞兵,有丰富的经验,有的还会两门外语。可是,就因年龄大了点,已准备安排转业。“这是难得的人才啊!”李良辉和党委成员反复研究,决定把他们留在空降兵研究所,从事调研工作。
人才得到重用,积极性似江河出谷。这三位处长在短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对空降兵训练、演习和制定作战预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以他们为主研究撰写了世界空降兵七十年的发展史,我国空降兵三十年的历史,对加速我国空降兵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群众赞扬“老处长成了新军长的‘智囊’”。
而今,在空降兵部队,一个“向科学技术进军,向科学要战斗力”的练兵热潮正蓬勃兴起。前不久,全部队举行技术大比武,九十多个项目,都达到和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天兵神将”以崭新的英姿,在万里长空,追逐时代的浪花,奔腾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