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1
第1版()
专栏:社论

  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这是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一个重大步骤。
三十多年来,我国依靠计划经济,集中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和比重过大,忽视市场调节;在计划管理中,不善于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调节手段。这种体制,严重地束缚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经济的发展缺乏弹性和活力。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才能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新形势。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但是,对于什么是计划经济,过去理解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过分强调指令性计划,同时又把计划经济同价值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实践证明,这种认识和做法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广泛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下实行的。既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商品、货币和价格,价值规律必然要在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广泛领域中起作用。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不仅要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而且必须依据价值规律,高度重视和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计划经济不等于全部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也是实行计划经济的重要形式。市场调节是计划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这种认识出发,我们改革计划体制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应当是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并自觉利用价值规律,更多地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实行指令性计划的,只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需要由国家调拨分配的部分,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大量的一般性经济活动应当实行指导性计划,而且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经济法规促其实现。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和运用经济手段。对于那些小商品和服务修理行业,可以全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改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中心课题。
计划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很复杂的工作,应当有步骤地展开。这次作出的规定,重点是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并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不论工农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物资分配、商业和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等各项计划,都要明显改变指令性计划范围过大、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病,赋予地方、部门特别是企业以较大的管理自主权。为了稳定经济,在下放计划权限以后,要改进和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平衡和管理。要改变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财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做好经济信息、预测、咨询和经济立法工作,有效地引导和调节经济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计划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既能够充分调动基层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活力和生机,把经济搞活,又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各个部门都面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运用经济杠杆的本领,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同心协力,互相配合,使经济杠杆的运用更好地为实现国家计划的目标服务。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要由各级计划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对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
贯彻实行上述措施,在计划工作中要进行一系列变革。各级计划部门必须从那些过时的老观念、老方法中摆脱出来,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来一个转变,跟上改革的步伐。还应当指出的是,这次作出的规定,只是计划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扎实工作的精神,努力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计划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