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瓷都之光——景德镇艺术瓷器展览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1
第2版()
专栏:

  瓷都之光
  ——景德镇艺术瓷器展览掠影
  本报记者 高新庆 本报通讯员 井陶汶
“琳琅满目”、“瓷都之光”、“国之神物”、“美,美极了”!许多参观者观看了国庆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景德镇艺术瓷器展览”,留下了这样的赞语。在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景德镇瓷器展销专柜和前门景德镇瓷器商店,各种肤色、语言的人,更是以先购到一二件景瓷为快。
更上一层楼 瓷坛“三连冠”
青花、玲珑、粉彩和高温颜色釉,被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进入中国美术馆西馆前厅,一下被清新典雅的青花瓷所吸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人称为“立功瓷”的青花梧桐45头西餐具。这套餐具,继1979年获国家金质奖之后,今年3月13日、4月17日和6月17日,又分别在民主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捷克布尔诺十五届消费品博览会和波兰波兹南五十六届国际博览会上,连获三枚金质奖,一时间轰动了世界瓷坛,出现了新的“青花热”。
景德镇人民瓷厂青花梧桐45头西餐具,雄踞世界瓷坛并非偶然。请看,这套餐具,画面丰富生动,主体纹样是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园林风景装饰画。梧桐楼台、鸿雁渔帆、路桥行人以及醉人的湖光水色,把人们带入“白波青峰非人间”的境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明青花仿古瓷,受到中外收藏家、专家的一致好评。元青花和明永乐、宣德青花,被视为无价之宝,誉为“东方灿烂明珠”。南京出土的元代梅瓶,称为“天下第一青花”,橱窗展示的仿制品,从形状大小,花纹色釉,无不酷似;明初永乐月光瓶,宣德“一束莲”碗等,“仿制毕肖,几可乱真”,外宾惊叹为“六百年青花艺术之再现”,“追回失去的美”。1983年,景德镇陶瓷馆“泥宝牌”元代青花和明永乐宣德青花复制品,获全国陶瓷行业仿古瓷第一名。这次特别受到推崇的是继承民窑风格的仿制品,如小瓶、小碗,图案线条自然、潇洒、奔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进入展览大厅,仿佛置身艺术画廊。异彩纷呈的青花釉里红、典雅华贵的青花斗彩、粉润柔和的粉彩、艳而不俗的釉下彩,以及“薄如蝉翼”、“轻如云烟”的薄胎、玲珑剔透的玲珑、简练夸张的古彩、色彩丰富的“洋彩”、技艺高超的综合装饰等,使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展出的瓷雕,状物传神,巧夺天工。而作为特种工艺的镂雕、堆雕(浮雕)、捏雕,是景瓷“三绝”。看那人物瓷雕,“白蛇传”活现断桥一场戏的场景;“三顾茅庐”人物性格表现得恰到好处。动物瓷雕,如花釉猫头鹰、黄釉金丝猴、美人醉马踏飞燕等等,千姿百态,令人喜爱。
勇于创新 不墨守古法
看景德镇艺术瓷展览,深切感到,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和职工,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墨守古法,泥古不化。
中青年陶瓷美术工作者,走在创新的前列。自学成才的中年陶瓷美术家李进创作的高达七尺的《双面彩绘瓷屏风》受到观众交口称赞。屏风装饰由正面“涛声”和背面“山泉”两幅画面组成。“涛声”中雄鹰凌空,惊涛裂岸,岩礁突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情。“山泉”画面中,山势崔巍,飞流直下,两匹骏马昂首远眺,意境深远。这两幅画,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和任重道远、排除万难的拚搏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另一幅瓷盘画《水仙》,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陶瓷学院毕业不久的李玲创作的敦煌《树下菩萨》瓷壁,人物造型,画面布局、构思,颇有新意。
展览厅内各式粉彩、青花、青花玲珑、杏花青颜色釉等,都有新品种、新突破。
竞争是压力 又是动力
国内外市场上,陶瓷竞争激烈。景德镇陶瓷公司党委书记胡中愚说:“我们正是把竞争的压力变为动力的。”他们以青花、青花玲珑、粉彩薄胎、颜色釉、“高岭牌”45头餐具、新花等五个得国家金质、银质奖的产品为龙头,组织五个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体。各企业内部实行责、权、利结合的责任制,企业内部改横线管理为直线管理,以窑为龙头,组织车间、班组。
更加重视经营,重视市场信息,市场调查。为适应“艺术品实用化,日用品艺术化”的发展趋势,在陶瓷设计创作的指导思想上,注重实用与欣赏结合,以实用为主。为适应不同消费者需要,单件品种与配套品种结合,以各种配套产品为主。适合家庭、宾馆的大、中、小型中西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咖啡具一应齐全。采用新组合方式的新婚用瓷、祝寿用瓷、儿童用瓷、体育用瓷等,更受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