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发财与“发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3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发财与“发才”
  司马璜
山西省原平县盛产杏子,过去不会加工,十斤才卖一角钱。北京果脯是名闻遐迩的首都特产。原平县委书记想了个点子,从北京请去一位制果脯的老师傅,发展杏脯加工业,月工资高达五百元。杏子经过这么一加工,一斤就卖三四角钱,预计全县一年将增收三十万元左右。花五百元(还应包括其他加工成本费)赚回三十万元,真可谓“一本万利”的好事呵!
人才是建设之本。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迫切需要大量有各种技术的人才和善于经营管理、懂得掌握市场信息、善长推销产品的人才。肯在人才上花钱,是最经济、最有效益的投资。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们,总是千方百计搜罗人才,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原平县委书记聘请那位制果脯师傅时,认为每月花五百元不算多。这些都是很有远见的。
由于长期吃“大锅饭”,商品生产不发展,不少农村工作干部还不认识人才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往往不爱才,不惜才,也不善于去“发才”——发现人才,其结果是那里的农民不能走上富裕之路。
要发财,先要“发才”。这里的所谓“发才”,是广义的,包括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了人才,就会有发展速度,有经济效益。这不仅已为原平县聘请制果脯师傅而使全县增加收益的事实所证明,也是不少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地区的一条重要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