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撼人心灵的悲壮回声——影片《祁连山的回声》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3
第8版()
专栏:

  撼人心灵的悲壮回声
  ——影片《祁连山的回声》观后
  章柏青
故事影片《祁连山的回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悲壮的斗争历史。一九三六年秋,中国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命令,组成西路军向新疆挺进。部队行至河西走廊时,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掩护部队转移,妇女独立团主动承担了阻击敌人的任务。独立团的全体战士们在荒凉的沙漠上,与数十倍于己之敌展开了浴血奋战,最后,弹尽粮绝,近千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是既悲且壮。创作者将真实性与倾向性熔于一炉,在严酷的环境、惨重的失败中塑造英雄形象。千名战士英勇捐躯的结局无疑是悲剧性的,但是,看了影片却没有压抑之感,反觉得热血沸腾,一股激荡之气充溢心胸。影片作者以炽热的情感,写出了红军女战士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这使影片以特有的悲壮之情给人以有力的鼓舞。
这部影片,脱出了某些战争片习惯于讲述一个战斗故事,表达一种战术思想的套子。影片着重刻画了以团长吴姐为首的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不少人物是很有光彩的。红军团长吴姐原是大别山区
一家贫苦农民的童养媳,她十八岁时冒死从敌人的迫害下逃出来参加红军。她心胸开阔,顽强果断,有着男子汉一般的风度与气质,同时,又不乏女性的柔情,是一个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的三十年代中国妇女革命家的形象。团政委秋菊则是属于那种工农化了的知识分子形象。她文静、沉稳、深沉、质朴,对事物有准确的分析与判断,在温和的外表下蕴藏坚定的意志。此外,象慓悍、蛮勇,有着惊人的毅力和火热心肠的连长蛮姐,重情重义、肝胆照人的藏族姑娘桑吉措,感情复杂、胆怯多虑的妙姑,以及性格暴烈、冷峻的硬汉子田林,都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影片中人物性格的生动、鲜明,得力于创作者精细的细节描绘和感情抒写。有几场戏是很感人的。比如,由于田林违反战场纪律,导致政委秋菊牺牲后的一场戏。吴姐怀着满腔的悲愤,拔出手枪,把枪口对准了同样处于悲愤中的田林。女战士们惊恐了,她们一齐跪下,为田林求情,吴姐的心在颤,手也在颤。此时,赵师长和秋菊的遗孤,两岁的小毛头也好象懂事似的跑过来拍着吴姐的腿说:“不要打,不打,就不打。”看着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吴姐悲痛欲绝,放声痛哭。强烈的性格冲突和感情冲突,使这场戏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山口诀别这场戏也是很动人的:这时的吴姐已知道田林是自己的未婚夫。残酷的斗争形势告诉她,田林此去将是永诀。这场戏里,吴姐对于生离死别的痛苦的压抑,和霎时流露出来的作为未婚妻的柔情,通过青年演员倪萍分寸得体的表演,生动地展示了出来。(附图片)
桑吉措(中)侦察归来,报告团长戈壁滩上有敌人。
              八一厂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