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发展农区畜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1版()
专栏:

  发展农区畜牧业
  本报评论员
发展我国畜牧业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我国几十亿亩草原,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二是在广大农业区发展瘦肉型猪、奶畜、肉牛、鸡等耗用饲料粮较多的畜禽生产。农区畜牧业是目前城乡肉蛋奶的主要来源,也是今后我国畜牧业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兼顾牧区和农区这两个方面,我国的畜牧业就会更快的发展。
多年来,农区畜牧业由于受饲料粮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不快,远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现在,许多地方粮食连年增产,有了大量余粮,为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条件。我们要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做好把余粮转化为肉蛋奶的工作,开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新局面。
把多余粮食转化为肉蛋奶,是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必然提出的课题。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把相当数量粮食用于畜牧业,增产肉蛋奶。我国过去粮食不宽裕,这个问题不突出。现在粮食多了,人民的食物构成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许多家庭肉蛋奶的比重逐渐增多,吃粮比重减少,传统观念里的“主食”、“副食”的位置,在逐渐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将继续下去,这就是说,把余粮转化为肉蛋奶,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顺应国民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长远任务。
当然,在较短时间内,把数量可观的余粮在农村就地转化成肉蛋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广大农村,特别是产粮区的畜牧业要较快地发展起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产品运销等项事业必须同步发展,必须搞好统筹安排,解决资金、人力等一系列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政策,调动国营、集体、个体三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广大专业户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农区畜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使经营畜牧业和有关事业都能各得其所,有利可得;靠国营企业独家经营是很难把畜牧业搞活的。
当前发展农区畜牧业,要抓好饲料的供应和产品销路通畅这两个环节。对此,各地区已经创造了许多好办法,例如兴办小型饲料厂,把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分散到农村就地进行,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集中力量搞量少但需要较高技术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饲料添加剂的制作,再加工成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既节省投资,又见效快。有的地方利用余粮兴办“四坊”(即油、酱、粉、豆腐坊),推广“四坊”养猪、养禽的传统经验,既为市场提供了副食品,又生产出大批优质饲料。这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都可以因地制宜加以推广。目前,有些地方一面市场缺货,一面产品又销不出去,原因就是在流通过程中“卡脖子”。要使日益增多的肉蛋奶源源不断输送到消费者手里,只靠国营的“一把刀”不行,必须实行多渠道,少环节,国营、集体、个体几把刀一齐上,开展牧工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才能使畜牧业不断地得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