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采取十项措施 促进人才流动 沈阳近万名科技人员找到用武之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3版()
专栏:

采取十项措施 促进人才流动
  沈阳近万名科技人员找到用武之地
本报讯 沈阳市采取十项措施,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从1982年到今年8月底,全市已有九千三百四十一名科技人员找到用武之地。
沈阳市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共有专业科技人员十七万三千多人。长期以来,由于受管理体制的束缚,科技人员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造成有些单位人才积压,许多中小企业“求贤无路”。
沈阳市委和市政府根据本市经济发展需要和科技人员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在加速培养科技队伍的同时,打破科技人员部门所有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他们采取了以下十项措施:
一、从大企业抽调一批科技人员充实技术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些人员保留原全民所有制待遇,工资可向上浮动一级。1982年以来,已有三千一百七十二名科技人员从大企业流动到地方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
二、实行科技人员借用制度。缺少技术人员的企业可以向技术人员较多的单位求援,双方签定借用合同,报酬由双方结算。目前,已有五百多名技术人员被中小企业借用。
三、选派技术管理干部支援乡镇和街道企业。全市已经选派七百名懂工业、会管理、有技术专长的技术干部帮助乡镇、街道企业发展生产,工作时间暂定两年,户口、人事、工资关系不变。
四、建立人才服务公司,为用非所学者牵线搭桥。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成立一年半来,已为三百五十多人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五、开展专业系统内的人才调剂工作。机电、化工、纺织、农机、汽车、电子、轻工等系统,两年来,已有七百四十多名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流动到新单位发挥作用。
六、公开招聘自学成才者。人事部门采用登广告、公开招聘等办法,为城建部门招聘录用了一批奇缺的土建、道路桥梁、水暖通风等专业人才。
七、定期发布人才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毕业生。
八、录用农民中的科技人员。去年10月,经考试,在农村录用了一百零五名合同制科技干部。
九、放宽政策,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凡是市内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允许带家属调入沈阳市。
十、主动招请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多余”人才。
(周保华 王健民 何福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