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香港稳定繁荣的有力保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4版()
专栏:

  香港稳定繁荣的有力保证
  万光
在中国政府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以后,经过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两国终于就香港问题达成了协议。
中国政府的明确方针是,既要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又要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中英两国协议,也是要维持香港的安定和繁荣,以便十三年后顺利接交。因此,从现在起,一直到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保持和发展香港的稳定和繁荣,都是一个核心问题。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其因素是多方面的。香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居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中心,背靠中国大陆。香港是向全世界开放的自由港,提供优良的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具备发达便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和各项服务设施。香港有适合需要的人力资源,有一批企业管理人才。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五百三十多万人口,本地缺乏天然资源,而香港的对外贸易额却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到第十六位。香港向世界上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从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香港成为仅次于纽约、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香港工业生产的成衣、玩具、收音机等出口,在世界同类产品出口中名列前茅。香港经济在七十年代发展迅速,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这样一个地方,能否保持稳定和繁荣,显然是各有关方面所密切关注的。
不容忽视,在香港前进的路程上,确有一些可能影响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因素。
香港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少数人心理上可能会有所波动;个别另有背景的势力,也可能出来制造一些麻烦。国际上也还有叫嚷什么“香港自决”之类者存在。
从经济上看,香港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原材料依靠进口,出口更是香港经济的“血液”。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同世界经济脉搏相联。世界性经济危机必然要波及香港。八十年代初西方发生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就冲击到香港。香港经济在1982年增长率锐减,到1983年才又回升。今后香港经济仍会受到世界经济风浪的影响。
目前香港产品出口比较集中于美国和西欧,易于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香港出口贸易,也受到一些邻近新兴国家和地区日益激烈的竞争。1982年和1983年两年,香港的经济增长率已连续低于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已难以应付国际上的竞争,也落后于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香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正是要尽可能减少香港可能出现的波动,有利于制约和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中国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我国宣布,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将对香港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五十年不变。其要点是: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这些政策,无疑为维护香港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有助于保持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过去一直受到内地的支持,包括供应食品、淡水等。在中国实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香港得到的支援更不断增加。内地不仅是香港的最大进口来源,而且是香港的最大的转口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已成为香港的第三大出口市场。随着内地经济稳步发展,香港的繁荣将有更强大的后盾。我国进一步开展同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将使香港在这方面起更为重要的作用。香港背靠这样一个有着十亿人口、资源丰富、经济各个领域都在增长、又对外开放的基地,这是香港所特有的异常优越的条件。
中国关于香港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照顾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对世界上有关各国都有利。因此,尽管前一段时间有些人对香港的前途不太放心,但不少国家的企业仍增加了对香港的投资。它们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通过香港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是把香港作为进入东南亚以及亚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市场的跳板。
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也是英国的利益所在。因此,我们相信,而且愿意看到,在今后的十三年过渡时期里,英国政府能信守协议的条款,创造条件,使之继续安定、繁荣。香港是有着光辉的前途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