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大学少年班是个成功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5版()
专栏:

  大学少年班是个成功尝试
  中国科技大学 辛厚文
中国科技大学于1978年创办了少年班,至今已招收了七届少年大学生,有了两届毕业生。办少年班的目的:一是培养人才,二是摸索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中国式的教育道路。通过七年的实践,在如何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推动了我校教育改革的发展。
实践表明,在我们十亿人口的国家里,确实有相当数量智力发育比较早的青少年。他们有的是由老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其天资,注意提供各种条件加强教育。有的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有些孩子四岁就完成了七岁时的教育。这些孩子进入少年班以后,大部分成绩优秀,求知欲高,思想敏捷,善于提问题,学习水平不低于普通班大学生。例如,1981年少年班有九名学生提前二年报考研究生,结果有七人被录取,其中五名为出国研究生。1982年,有四十七名学生提前一二年报考研究生,有三十八名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录取率达81%,其中六名赴美研究生中有两名是在校三年级学生。到目前为止,少年班头两届学生中已有五十八名十六至二十岁的学生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事实说明,我们有可能为国家培养一批最年轻的博士,而且是在国内外第一流学者的指导下,进入科学的前沿。这是我们早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一种尝试。
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招生工作,除了第一届是根据群众的推荐以外,从第二届起,就改变了招生办法,即由各地推荐后,用全国理工科高考试题,与高考同时进行,由科技大学根据教育部评分标准阅卷评分,择优初选,再经复试决定录取。录取标准不低于我校本科生的录取分数线。少年班的招生对象是年龄在十五周岁以下,初中或高一的在校学生,但必须具备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这种招生办法保证了少年班学生的质量。
在培养方法上,我们根据少年班的学生感性知识少但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知识讲座和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对他们今后选择专业方向也是很有好处的。例如,第一期少年班有三位同学本来就喜欢生物学,听了“当代生物学”讲座后,更喜欢这一专业。前年,他们提前二年考取了赴美生物化学研究生。
为了不断加强少年班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始终鼓励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进行自学,并加以指导帮助。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大一样,我们尽可能组织小班上课,对尖子学生则单独拟定培养计划。我们允许学生不去听已懂的课程,为选修高年级课程的同学提供参考书,联系合适的辅导老师。少年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按大学本科普通班安排的教学进度,多数同学反映“吃不饱”。任课老师就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难度。比如少年班的外语教学使用的是国外的课本,并直接用英语讲课,有些同学能直接用英语同外宾交谈。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全校任意选择。
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四化建设对高级软件人才的需要,我们在少年班开设了计算机软件专业。我们准备在少年软件班做如下的尝试:
1、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边学习,一边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实际训练。用李政道教授的话来讲,孩子年龄小,要让他们首先多接触实际,可以让他们天天玩计算机,使他们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许多感性知识,而且脑袋里也会出现许多问题,产生许多有益的想法。然后,再进行系统的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训练。
2、要开放式的办学,要面向世界。准备请一定数量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信息科学方面的国内外一流学者来校为学生讲学,给他们出题目,尽力使他们更多了解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正在研究的课题。最近李政道教授再次来科大,他感到非常高兴,第一次来时,少年班学生很拘谨,不大敢提问题。这一次学生们不仅提问题,而且在有些问题上与李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谓开放式的办学,就是要让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并得到其指教。
3、要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在学习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做些研究的训练。比如,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文献报告,设计实验等等。
4、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