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英国汉学家年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7版()
专栏:

  英国汉学家年会
  文洁若
外国学术团体,每年必举行一次年会,会上学者宣读论文,交流情况。今年9月21日至23日,英国汉学家协会在英国中西部工业重镇布里斯托尔举行年会。萧乾和我应邀从挪京奥斯陆前往参加。
英国现在有七家大学开中文课程,有的称东亚语文系,有的称远东系,也有的径称中文系。无论怎么称法,中文总是最主要的,学中文的学生也总是多于其他亚洲语文。其中,仅里兹大学就有一百名学生专修中文。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系有七位教授和讲师,学生六十名。此外便是牛津、剑桥、爱丁堡、达勒姆和中伦敦科技大学。这七家大学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以及英国其他以中国为对象的研究人员(如致力于中国艺术的研究者)于1976年组成这个协会。会长每年轮换,今年的会长是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大卫·卜立德。
9月21日下午,我们是搭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乔治·魏思先生的车去的。布里斯托尔在伦敦西北,相距一百一十六英里。出城不久,一座巍峨的巨堡遥遥在望。魏思告诉我们,那就是英国王室度假的温莎古堡。高速公路两侧展现出无垠的田野,时而有成群的牛羊低头悠闲地吃着草。黛色远山和碧空之间,飘浮着朵朵白云。英国乡间野景,确是秀丽可人。
汽车行驶了近三个小时,进入市区,左拐右拐,才驶到一所古老的红砖楼房。它是座落在深林小丘上的一幢乡间别墅,原属于英国烟草大王威尔斯——即曾畅销我国的“粉包烟”的制造商。如今它成为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招待所了。
报到后,我们特别受优待,住进三楼的套房。站在窗口,阿冯河和跨在河上的大桥尽收眼底。晚餐后,放映了一场印有英文字幕的中国影片《舞台姐妹》,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结尾,当影片演到解放后两姐妹严肃地谈论要好好接受思想改造时,观众中间发出一阵笑声。他们兴许认为是画蛇添足吧。
在一般人心目中,汉学总是同我国古典文学或考据训诂相联系的。从英国这次年会看,西方汉学界的注意力早已从古代移到了今天的中国。年会上共宣读了《论戴望舒的诗歌》(东方学院研究生格雷格·李)、《中国小说的面面观》(荷兰莱顿大学艾德玛教授)等六篇论文。萧乾在会上也做了关于中国报告文学的讲演,并在讨论中,介绍了我国创作界及翻译界的一些情况。
离开奥斯陆那天,我们的女主人伊丽莎伯·艾笛(挪威年轻的汉学家)也动身赴联邦德国参加那里的汉学家年会去了。看来西欧各国的汉学家每年都开这种年会,并且往往互相邀请参加,宣读论文。每隔两年,还开一次欧洲汉学家年会,每三年开一次国际汉学家年会。
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学受到世界学者这样的注视,是很自然的事,他们是从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席讲话,来认识今日中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