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6阅读
  • 0回复

访内维斯夫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4
第7版()
专栏:人物专访

  访内维斯夫人
  苗在芳
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家博物馆里,一位妇人的半身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她就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杰出教育家、英雄的母亲内维斯。
象很多圣普妇女一样,她有一头美丽的大波浪型自然卷发。所不同的,是岁月已将她的头发染成了银白色。也许正是这头银发,使她那多皱的古铜色的面庞充满色泽和光彩。1981年,她不顾七十九岁的高龄,率领圣普一个友好代表团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客人访问过中国。接待过她或接触过她的人都对她渊博的学识、富有哲理的谈吐、献身教育的崇高思想、还有她对中国纯真的热爱,有着深刻的印象。访华后,她逢人便谈中国,孜孜不倦地推动圣普和中国人民的友好进程。1982年年底,圣普对外团结友好协会诞生了,很快与我友协建立了正式关系。该协会的会长就是内维斯的小女儿、圣普现总统夫人玛丽亚·阿梅利亚·达科斯塔女士。
讲解员在内维斯夫人像前伫立了一会,指着墙上挂着的血迹斑斑的照片说,这个展室是专门纪念1953年2月内维斯夫人领导的、由教育界、知识界广泛参加的圣普人民反对葡萄牙殖民主义《劳工法》的群众斗争。斗争的参加者惨遭葡萄牙当局的镇压和屠杀,内维斯夫人也被捕囚禁在这一房间里整整一百天,但斗争终于以圣普人民的胜利而结束。这是圣普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不朽篇章。
参观接近尾声时,我们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被告知,将去拜会议长桑托女士。她是内维斯夫人相依为命的大女儿。会见时,桑托议长说:“母亲访华后简直象着了迷,开口闭口都是中国。你们来了,她是一定要见的。”
内维斯夫人和她的大女儿一直住在独立前就居住的房子里,从未搬过家。据说,那是内维斯夫人和她丈夫——一位邮电小职员生活过的地方。他丈夫因病不满四十岁就离开了人世,留给她二男二女。她含辛茹苦,依靠微薄的工资,将孩子们抚养成人,继而资助他们去葡萄牙接受高等教育、支持他们参加民族解放的斗争。
我们应邀去拜访这位令人尊敬的母亲。车子停在马路边一个极不显眼的小小木栅栏面前。见到栅栏里一个小得不能称庭院的空间和一幢破旧的小木房,大家不禁为之感叹:共和国总统的岳母、议长的母亲和议长本人竟身居如此简陋的斗室!圣多美环岛公路边有多少宽敞、阔气的住宅,那一湾湾碧海绿丘之间又有多少玲珑别致的小楼,她完全可以拥有,然而她为什么又不呢?!
台阶上站着一位清瘦的老太太,她就是内维斯夫人,她那深凹的双眼闪着快乐的光,她的背虽有些弯,但给人的印象是仍富有朝气。不用搀扶,她稳步迎上来和我们热烈拥抱,领大家进一间超不过九平方米的客室。代表团团长林林同志说,代表团来拜访她老人家是为了表达中国朋友对圣普一位老革命家、老教育家的崇敬之情和良好祝愿的。她道了谢说:“称我为革命家,那是过奖了。确切地说,我是个教师。记得1921年我开始任教时,圣普只有十二名小学教师、二百多名小学生。我们这个淹没在文盲大海里的民族,是多么需要文化、多么需要教师的劳动啊!就在这个兼课的小学校长岗位上我渡过了四十五个春秋。退休快二十年了。我整天记挂的倒还是孩子们,特别是那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们。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邀了几位老朋友,每周定期聚集在一起,缝制些手工活,卖些钱,资助他们读书。”
在中国大使馆为代表团举行的晚宴上,内维斯夫人也应邀光临。整整三小时,她兴致勃勃、侃侃而谈。不是回忆三年前访问中国时那“美丽的梦”,就是向她的学生们——那些身份显要的部长们、中央委员们询问:山后面农村中学孩子们学习可好?山坳中的幼儿园玩具可全?明年教育经费打算增加多少?“学生们”簇拥着她,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她听得那样专注、入神。我在一边听着,对这老人肃然起敬:辛勤的园丁啊,你已“桃李满园”,还在新土上耕耘!(附图片)
  刘国庆画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