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治本又治标粤北山区致富有路 乐昌县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扬长避短,扶持山区农民发展油料种植和多种经营,使农民收入迅速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5
第1版()
专栏:

  治本又治标粤北山区致富有路
乐昌县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扬长避短,扶持山区农民发展油料种植和多种经营,使农民收入迅速提高
本报讯 广东粤北深山中的乐昌县,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贫困山区本身优势,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收到很好的效果。
乐昌县有一片石灰岩山区,共有十万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8%。这些地方“三天不雨,石头冒烟;一场大雨,洪水连天”。农民靠在石缝中挖出一块块“巴掌地”,种一些耐旱抗瘠的杂粮、杂豆和花生过日子。过去靠政府拨款调粮救济,人民生活虽有了改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生活条件。1980年,乐昌县领导通过调查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改变了全县石灰岩山区的面貌。
第一,根据石灰岩山区宜油不宜粮的特点,实行“县内调节,粮油互换”:将全县食油(花生油、芝麻油)生产任务全部集中到石灰岩山区,“以油换粮”,一斤食油可换购十一斤稻谷。县粮食部门到石灰岩山区挨家逐户地签订以油换粮合同,向农户提供良种、化肥,并预付定金,帮助他们建立商品油基地。四年多来,全县食油生产发展很快,以前每年要从县外调进食油四千三百担左右,现已全部自给。石灰岩山区农民通过以油换粮,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温饱问题。
第二,以优惠政策,鼓励石灰岩山区农民大搞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县里把扶持养猪重点户的钱粮的80%集中到这类地区,帮助当地农户发展良种猪。县有关部门还每年调进山棕、豆类和水果的优良种苗,以低价出售给山区农户。同时,集中使用上级用来扶持贫困地区的无偿拨款,帮助区乡兴建农副产品加工厂,加工棕垫、棕绳、面条、粉条、腐竹、姜片、饲料等,让产品就地增值,提高收益。全县石灰岩山区在受灾的去年,人均收入达一百七十二元,相当于1978年以前的三倍。
第三,放宽山林政策,帮助石灰岩山区农民造林绿化,改善小气候,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他们在1980年落实了责任山和自留山,去年进而将石灰岩山地全部作为自留山划到农户。对这些地区的造林补贴,实行跟重点林区一样的标准,并优先提供种苗。在能够营造成片林的地方,则鼓励农民到那里兴办联户小林场,县里给予钱粮补助。许多过去光秃秃的石头山,如今一片葱绿。
中共韶关市委认为,乐昌县这种扶贫致富做法,是“治本又治标”的好办法。目前,他们的经验正在全市十二个县的贫穷山区推广。
 (黄扬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