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开创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5
第7版()
专栏:庆祝国庆 繁荣文艺

开创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新局面
  罗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曲艺工作者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回顾过去,更加提高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新曲艺的热情和信心。
努力表现新的时代,新的人物,鼓舞和教育人民群众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并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现象作斗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曲艺创作的一个鲜明特点。
新中国成立到六十年代初,是新曲艺的空前活跃的时期。广大曲艺工作者都为人民革命的胜利所鼓舞,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为新中国而写作,为新中国而说唱。作家老舍、赵树理等运用曲艺形式创作出许多富于时代精神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作品。快板《我们选举了毛主席》,山东快书《三换春联》,单弦《蓄洪区说话》,弹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相声《昨天》等,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三只鸡》,鼓词《歌唱英雄黄继光》,单弦《四支枪》,快板《战士之家》等,生动地塑造出“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唱词《考神婆》,相声《飞油壶》、《一贯道》等,有的讽刺、批评了旧思想旧习惯,有的揭露了反动会道门的罪恶本质。评书《登记》,唱词《王家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婚姻给人们造成的悲剧,热情地歌颂了人们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篇和长篇曲艺作品,如鼓书《新儿女英雄传》,评书《灵泉洞》、《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有积极的意义。正是由于大家的辛勤努力,编演新曲艺蔚然成风,为新曲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十年内乱中,社会主义曲艺事业遭到极大的摧残。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重新迸发出来,很快就创作出许多表现新的时代、新的人物的优秀曲艺作品。在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相声作为曲艺的尖兵,一马当先,揭露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的罪恶,以及他们推行的极左路线,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把相声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帽子工厂》、《闹而优则仕》、《特殊生活》、《如此照相》、《假大空》等,以及其他曲艺作品,都深受群众的欢迎。
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广大曲艺工作者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斗争,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演出,迅速地反映了我国城乡各条战线上的新面貌、新人物。我国农村中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唤起了曲艺工作者的极大热情。唱词《接婆婆》,故事《辣椒嫂》,评书《定盘星》,二人转《丰收桥》,大调曲子《二嫂买锄》等,都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反映出我国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情景,描绘出一批一心一意奔向“四化”的社会主义新人。工业题材、军事题材,以及其他现实生活题材的好作品,也如雨后春笋。故事《韩冬梅巧难何矿长》,生动地表现了一位胆识不凡的当代青年工人形象。湖北小曲《难忘的一课》所歌颂的烈士的母亲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精神境界,河南大调曲子《老伴儿》中老军长夫妻的革命情谊和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都感人至深。中篇苏州弹词《真情假意》,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女青年琴琴的自私自利思想和错误的恋爱观,颂扬了佩佩的美好心灵,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是一篇“适应青年,教育青年”的好作品。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曲艺,也出现了不少佳作。长篇扬州评话《挺进苏北》,展现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寇、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英勇斗争,成功地塑造出陈毅同志这位革命家、军事家兼诗人的光辉形象。中篇山东快书《武功山》,生动地描绘出陈毅同志的形象,也是一篇难得之作。
广大曲艺工作者不但积极地创作了这些好作品,而且通过自己的演唱,把新曲艺送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送到一切需要曲艺的地方。王尊三、韩起祥、高元钧、侯宝林、骆玉笙、蒋月泉等许多著名的曲艺艺术家和曲艺工作者都为新曲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无论是严寒酷暑,也无论是工地、山区、连队,以至炮火连天的战场,都留下曲艺工作者的足迹,洒有曲艺工作者的汗水以至鲜血。同时,曲艺这种艺术形式逐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他们创作和演出了许多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曲艺作品,这就使得新曲艺普及到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去,更好地发挥了曲艺娱乐人民、教育人民的积极作用。业余曲艺活动中的不少优秀人才也不断被专业曲艺团体所吸收,为曲艺队伍增加了新的血液。
三十五年来,我们新曲艺的创作质量和演出质量不断提高,这是新曲艺所以能够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根本原因。
故事、人物是否写得和演得真实、生动,是曲艺创作成败的关键。运用曲艺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来表现新故事,新人物,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缺乏对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的深入了解,如果缺乏对曲艺艺术的特点和规律的深入了解,如果缺乏革新和创造的热情和能力,不能做到推陈出新,要创造优秀的曲艺作品是不可能的。解放初期在曲艺创作和演唱上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艺术手法陈旧与新内容不相谐调的倾向,就程度不同地反映了新曲艺的弱点。但是,经过曲艺工作者的学习、深入生活和艺术实践,这些情况就逐步有所改变,陆续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作品。其主要标志,就是作品中的故事,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的,是根据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要求而精心组织的,而不是离开实际生活,故弄玄虚,生编硬造,也不是套用传统书的老路子,用新内容迁就旧形式,“削足适履”。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历史上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活生生的,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而不是传统书中的古代人物的改头换面和“翻版”。优秀的新曲艺创作,正是通过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提出了对于社会生活、对于各种人物的评价,从而给人们以启迪、教育和鼓舞。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这是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相声,必须有笑料,有“包袱”,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发、教育和美的享受。但是,这种笑,必须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冲突,经过作者、演员的巧妙构思而自然产生的;这种笑,又必须是与作品的思想性紧紧结合的,是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上述一些好相声,好就好在既有娱乐性,又有思想性,妙趣横生而又寓意深刻。其它曲艺,也都有一个既要注意娱乐性,又要注意思想性,把严肃与活泼结合起来的问题。
新曲艺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新的,作品的语言、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也必须推陈出新,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几十年来涌现的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一方面学习、继承了传统曲艺中一切好的东西,一方面又摒弃了传统曲艺中一些陈词滥调,而注意学习、提炼和运用了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新鲜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注意了说唱艺术在语言上的特殊要求,做到有韵律,有变化,富于节奏感和动作性。为了演唱好新曲艺,广大的曲艺演员、音乐伴奏人员和曲艺音乐研究者,对曲艺的音乐、唱腔进行了研究和改革,大大增强了新曲艺的艺术表现力。曲艺中演员的表演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感情,在表演上就不能墨守成规,简单地套用一些老的表演程式和表演方法,而要根据表现新内容的需要和曲艺的特点,进行革新和创造。学习和借鉴戏剧、电影、歌舞等姊妹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是必要的;但是,学习不是模仿,借鉴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正确的做法,只能是把姊妹艺术中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消化,在保持曲艺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前提下,适当地加以吸收。许多有成就的曲艺工作者正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表演艺术的革新的。比如侯宝林的相声,高元钧的山东快书,骆玉笙的京韵大鼓,李润杰的快板书等等,都在表演艺术上有很大的革新和创造,力求与所表现的新内容相一致,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新曲艺的思想质量和艺术质量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大曲艺工作者努力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他们把人民当作自己的母亲,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人民的生活和火热斗争哺育了他们,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韩起祥说得好,“离开人民,就没有我韩起祥;离开人民,我韩起祥就写不出人民需要的作品,我就变成真正的瞎子。”这说出了广大作者、演员的心声。许多曲艺作者、演员还从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中深切地感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有些作品写得深刻,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经过学习,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创作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许多曲艺工作者勤奋地钻研业务,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他们能够不断地提高新曲艺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曲艺工作者和演员、音乐工作者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实践证明,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作者与演员的联系和合作,是搞好曲艺创作的一个好办法。
社会主义新曲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同当前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曲艺队伍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很整齐,在一部分曲艺工作者身上还存在着一些旧思想旧作风,有些地方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还亟待解决。上演的新书目、新曲目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人民群众的需要。不少长篇传统书目还没有经过认真整理,有的地方还流行着一些内容很不健康、艺术上也很低劣的东西。有些文化部门还没有把曲艺工作摆在自己工作的日程上来,甚至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总之,存在问题不少,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陈云同志所指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现有曲艺队伍的思想和艺术素质;一方面要下大力量培养新的曲艺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年轻优秀的曲艺创作人才和演唱人才。要继续抓紧新曲艺创作和传统书目的整理工作,以及曲艺音乐和表演艺术的革新,特别要大力发展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曲艺创作。我们要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地主动地把新书、好书送到农村、山区、工矿、部队、学校中去,尤其要注意争取广大的青年听众,真正做到“适应青年,提高青年”。
我们只要自觉地高举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发扬新曲艺的革命传统,坚持以高尚的健康的艺术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那么,社会主义曲艺事业就一定能够开创一个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