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大地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5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大地漫笔
  绰号
几年前,我们这里吃肉总是每月供应半斤,人们就私下给当时的地方“长官”起了个“×半斤”的绰号。现在肉敞开供应了,人们也早把“×半斤”忘了。然而现在,人们似乎又有新的不满了。希望出现一些“×半点”的领导。因为时间宝贵了,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速度……可有的领导人却没有时间观念,开会一发言就是长篇大论,作报告动辄几个小时,人们已把听报告、开会看成是一种负担了。
黄宗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深圳一般会议,发言不超过五分钟。学术会议,发言也不超过十五分钟……”难怪深圳的建设是四年超过三十年。西方一些国家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时间。我们的有些领导在改革声中,能不能先从开会、讲话节省时间改起呢? 韩 磊
  改革姓公
一位即将退居二线的厂长,夜以继日地带着病制订改革方案,有人劝他:上级也没让你搞试点,你又退了,何必自找苦吃、自寻烦恼。老厂长说:“改革姓‘公’,改革利公;出于公心就不能等改革,更不怕改革。”
另一位领导干部对简政放权没有热情,他说:“权都放了,还要我们这些干部作什么?谁还听你的?”
改革姓“公”,此话有理。改革必然要触动一些人的所谓既得利益,如摒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终身制,打破“大锅饭”,简政放权,等等,如果不是出以公心,不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那就很难成为改革的促进派。
舒恩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