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榆林狠抓农林牧四年大见效 一万六千多农户实现:每户一头大牲畜,每人九亩林草、八百斤粮、五只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6
第1版()
专栏:

  榆林狠抓农林牧四年大见效
一万六千多农户实现:每户一头大牲畜,每人九亩林草、八百斤粮、五只羊
据新华社西安10月15日电 (记者冯森龄)陕西榆林地区出现一批达到“一、九、八、五”目标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是:平均一户一头大牲畜,一人九亩林草、八百斤粮、五只羊。
胡耀邦同志1980年8月到榆林考察工作时,曾经指出:榆林地区不但要抓粮食生产,还要非常重视林业生产,非常重视牧业生产,要农林牧全面发展,并提出全地区要努力达到“一、九、八、五”的目标。
胡耀邦同志的意见,使全地区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强了振兴榆林的信心和力量。经过四年多努力,全地区现在有六个县的七十九个行政村、二百四十四个自然村、一万六千三百一十四户,达到了“一、九、八、五”的目标。
据榆林地区有关部门统计,1983年底,全地区大牲畜已发展到四十多万头,比1978年增长66%;全地区林草保存面积二千五百多万亩,人均十亩;去年全地区虽然遭受严重干旱,粮食总产仍达到十五点二亿斤,比1978年增长63.7%,人均六百七十斤以上。1983年底,全地区羊存栏二百五十多万只,比1978年增长24.6%,人均一只多。
榆林地区最近四年农林牧业发展比较快,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有计划地把那些低产田和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下来,还林还牧;向社员划拨自留山七百多万亩,包干造林种草,规定谁种谁受益,子女有继承权;帮助95%以上的自然村建立和健全了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种树,保证造林质量。地区还确定八个县各抓一个林草建设试点乡,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