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西出阳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6
第2版()
专栏:西北纪行

  西出阳关
  本报记者 吴昊
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晚报会议上,一位老同志说,来新疆几天,遇到的“老乡”,有一打之多。问其所以,原来他出生在江苏,就学于上海,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在江西、安徽、四川呆过,以后又到了东北、华北,会议由乌鲁木齐晚报作东,为会议服务的人员不少是来自内地的,说起来都是他的“老乡”或“半老乡”。“他乡遇故知”,他感慨地说:“王维老先生若是现在作诗,定会把‘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字改成‘多’字。”
“西出阳关多故人”,是如今到新疆的内地人的共同感触。如今的新疆,是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团结、共同开发建设的地区。我虽没有机会作系统的深入调查,但一路上所见所闻,确有许多生动事例说明提出“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是十分正确的。在伊犁,和自治州副州长梁金祥同志交谈后,知道了解放初期进疆的大批干部和解放军与当地群众一起艰苦创业的光荣历程,以后又有大批有志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迎着戈壁的风沙来到这里进行建设的情况。如今在文教、卫生、科技等许多重要岗位上扛大梁的,正是这些人。其实,梁金祥自己,就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他不满二十岁进疆,从基层到县,从县到州,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来,也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原来他还想“落叶归根”,年迈退休后,回到山西老家去。现在他觉得,经过几十年的心血浇注,在当地少数民族中的朋友和亲人比在家乡还多,开发伊犁,花费了他很多心血,伊犁河水又养育了他和他的后代。水乳交融,对少数民族和边疆的感情,使得梁金祥已不愿意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志分开了。
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许许多多内地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动人故事。中共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委书记陈金山,原是农艺师,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长大。他白白净净,文文弱弱,初来时,人们曾怀疑他是否能在戈壁滩上呆下去,会不会被这里的风沙吹走。而他却坚定地呆下来了。二十二年,他帮助哈萨克族同胞培育发展细毛羊,牧民们称他是哈萨克的山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九团场有一对被人称为“五同”的夫妻,男的叫王本弟,女的叫龙家懿,同生于1934年,在四川农大同班学习,1955年一同进疆,同在一个团场工作,又同时被评定为农艺师。三十年来,他俩把美好的年华,花费在改造戈壁、培育良种和科学种田上,两个人先后都当了团场的副场长。新疆赫牛是全国有名的优良品种,奶肉兼优,宜放牧,耐高寒,1983年被国家科委定为优良品种。赫牛的培育者是谁呢?是王树东,江苏常熟人。他1960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留疆工作,赫牛是他花了大量心血搞出来的。自治区于1983年授予他科技二等奖。内地人在新疆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之外,还有不少工人、农民。新疆过去是不养鱼的,宽阔的奎屯水库,清澈见底,水下却无鱼,大杀风景。自从1963年费阿毛来这里当了养鱼班长后,水底世界热闹起来了。二十一年间,他共养育鲢、草、鲤、鲫、武昌等鱼苗一千五百多万尾,每年提供一百多吨商品鱼。费阿毛是哪里人?他是浙江省杭州市郊区的农民。在喀什,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厨师,叫成克华,四川成都人。他烧的川味名菜,盛传当地,二十六年来,他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当地人,如今他带出的三级厨师有八名,在许多饭馆里掌勺的厨师有一百多个是他的弟子……照这个写法,文章拖得再长,也难把内地人建设边疆的模范事迹说完写了,单是天山公路的建设,乌鲁木齐到格尔木铁路的通车,一个个英雄群体,一曲曲壮烈凯歌,就可以厚厚地写成几本书。而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之间患难与共、危难相关、有血有肉的感人事迹,怕连阿凡提也讲不完了。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后,新疆打开了门户,如今内地人到新疆搞建设的、做生意的、搞开发的、研究学问的以及旅游观光的,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江苏的建筑队,温州的商贩,北京的学者,上海的企业家,在全疆几乎处处可见。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新疆——祖国大家庭中的这个重要成员,它的价值、魅力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血肉关系,闪耀出新的光辉。
阳关在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上,西去就是吐鲁番。而今的阳关遗址只剩下一堆残骸了,阳关下面的古道,已变成一片茫茫沙海。看守阳关遗址的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从他在古道上拾回来的古钱、陶器以及烽火台上烧剩下的芦苇可以看出,历史上这里曾经兴盛过,曾对沟通大西北作出过贡献。而今这里的繁华虽然已被历史的风沙湮没了,在它旁边却修通了更加宽阔的道路,火车、汽车代替了骆驼。
“西出阳关多故人”,阳关本身,就是一个雄辩的证人。(附图片)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二牧场畜牧师王树东(左二)在查看新疆赫牛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