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利民玻璃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6
第4版()
专栏:炎黄子孙

  “利民玻璃店”
今年5月中旬,大同市矿区口泉镇出现了一件新鲜事:从台湾回来定居的张后文,在镇上开了一家“利民玻璃店”。
口泉镇距离大同市区约二十公里,既是大同煤矿的商业中心,又是周围农村的贸易点。这些年来,镇上居民及附近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很多人家都在盖新房、做家具,建筑材料供不应求,尤其是镇上没有一家专营民用玻璃的商店,人们常常为买不着玻璃而犯愁。今年4月,张后文从台湾来到此地定居,他以在台湾经商多年的经验,很快意识到:开一个玻璃店,生意一定兴隆。但他在台湾时曾听当局说,大陆不允许私人开业,因此心存疑虑,只向自己的侄子吐露了心事。后来镇长知道了张后文的想法,对他说,现在政府提倡搞活经济,允许城市居民自谋职业,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何况开这么一个玻璃店,有利于民众,是件好事。
在政府的鼓励下,张后文打消了思想顾虑,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存款作资金,在镇上租了一间房子作店铺,办起了全镇第一家玻璃店。
为了帮助这位台湾同胞搞好个体经营,当地政府除了按政策规定对他减免工商税外,还在货源、运输等一系列问题上提供方便。今年7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利民玻璃店”,只见顾客盈门,货源充足,张后文一会儿给顾客挑选玻璃,一会儿又帮助别人划玻璃,忙个不停。待到空闲时,我们聊了起来。张后文高兴地说,他这个玻璃店生意兴隆,日销售额有好几百元呢。他表示了一番心愿:“我从回来以后的这段生活中深深感到,祖国大陆的政府对回来定居的去台人员给予了很好的照顾。我之所以要开这么一个玻璃店,一是因为我经商多年,现在身体还很好,有点事干总比闲置着好;二来为了报答政府的厚待,我要发挥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办点事,所以我才把这个店取名叫‘利民玻璃店’”。 (许伟 谢风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