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防止“有色眼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6
第8版()
专栏:

  防止“有色眼镜”
  蒋元明
戴上有色眼镜看人,人就会变色,或黑色,或黄色……
戴上政治有色眼镜看人,人就会带有相应的政治色彩。
有同志得出这样的结论: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去看,到处都是坏人;用派性的观点去看,到处都是仇人;用十二大精神去看,则到处都是能人。这个概括虽简要却很生动地道破了我们生活中某种常见事物的本质。
阶级斗争原本是有的,可一扩大就不得了。出身不好便是“狗崽子”,有海外关系即是“里通外国”,犯过错误也就“死不改悔”。再扩而大之,对时弊作些批评就是“对社会主义不满”,对领导有些意见便是“反对党的领导”,甚而至于“反我即反党”。如此一来,搞得“洪洞县里无好人”,还能有多大的作为?
不适当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你整我,我整你,你一帮,我一伙,建立山头,招兵买马,扩大地盘。一个山头的是同类,“同类相求”,异类则相斥,管他是什么天才地才,管他什么国计民生。
世间,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才更是宝中之宝。几十年来,政治有色眼镜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埋没、扼杀了不少人才,致使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展迟缓。
十二大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要丢掉“有色眼镜”,不带偏见,不带陈见,正确地看人。那些认真贯彻十二大精神、走在改革前头的地方和单位,哪怕是一个城镇企业、农村大队,能人便呼拉一下冒出许多,迅速改变了那里的落后面貌。打碎了精神枷锁,调动了积极性,人的聪明才智也就发挥了出来。
搞四化,振兴中华,第一需要的是人才,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十二大开创了重人才、发挥人的积极性的新局面。但是,对于戴惯了“有色眼镜”的人,要他们摘下来,也不那么容易;要继续公开戴着又很困难,于是有的人就贴上一块新的标签,时髦的标签,作为掩护。譬如,是自己一派的,即使当过造反派坏头头,搞过打砸抢,也可以说成是“跟着犯了错误”的好人,包庇重用;不是一派的,哪怕写过一张大字报,说过两句错话,也可以抓住不放,上纲为“三种人”,予以打击排斥,甚至置于死地。
然而,时代究竟变了,一切旧的观念都将失去它的市场,不论它多么善于新瓶装旧药,也将难于推销。值得担忧的倒是,在我们的电影中,戴黑眼镜的角色,往往都不是正派人;生活中,那些继续坚持戴“有色眼镜”的人物,是很容易加入电影中的同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