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木材供求矛盾趋于缓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7
第5版()
专栏:

木材供求矛盾趋于缓和
  林文绪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木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因而木材供需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我国森林资源少,木材产量低,近几年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相反,进口材增加后,为了减少过伐,将适当减少一些林区的木材产量。木材供求矛盾的缓和只是暂时的现象。
近年来,全国木材供应的紧张状况暂趋缓和,主要表现在:
(一)木材库存量大幅度增加。到今年6月底已达到二千八百万立方米,现有木材库存已超过合理库存一倍以上。历来木材供应紧张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山西、辽宁等省、市1983年末库存比1979年增长一点七倍。
(二)有些木材已经滞销,不少用材单位拿到国家分配的南方松杂木指标后,迟迟不提货。广西到8月底,商品材库存达二十五点五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十二万立方米。贵州上半年有一点六万立方米松杂木分给河南、陕西,但最后这些需材单位放弃分配指标。北方省、区有几十万立方米桦木出现滞销。
(三)木材综合利用产品供应日趋缓和。胶合板供应已不紧张。今年6月在长沙召开的下半年订货会上,实际订货的只占总分配资源的7.1%。北方产的五层以上胶合板销路已开始不畅。过去销路好的箱子板、小板材也出现积压的局面。纤维板销路不好,刨花板已经过剩。
(四)各种毛竹大量滞销,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区有上千万根待销。
(五)部分滞销品种的木材价格已开始下落。广东松杂木价格一般已下落10%左右,湖南一些地区的滞销品种价格已下降20%左右。有些纤维板、刨花板已低于国拨价作价。
造成缓和的几个原因:一是木材进口逐年增加,胶合板也由过去少量进口增到年进口几十万立方米。同时,国内木材采伐却一直没有大的调减。二是由于近几年林业政策放宽,过去丢在山上、烂在山上的木材和小材小料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三是平原绿化、林农兼作增加了木材蓄积量。据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反映,每年群众自产上市的木材在数十万立方米以上。四是木材综合利用不断发展。以人造板为例,1983年产量比1979年增加了几十万立方米。五是以塑代木,以钢代木,特别是金属支架的推广节约了大量坑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