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来自香港水果市场的信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7
第5版()
专栏:

  来自香港水果市场的信息
  本报记者 计泓赓
赤橙黄绿青蓝紫,香港市场上的水果,色彩缤纷,鲜灵饱满,十分诱人。遗憾的是,国产水果不占优势。中秋节前后,是水果上市的旺季,但在这里只能见到一些天津鸭梨、新疆哈密瓜、小粒无核葡萄和广东荔枝之类。那黄灿灿的橙子、通身红里透紫的大苹果、鲜艳夺目的大桃子、一个足有七斤重的白兰瓜、大如鸡蛋的李子等,都不是中国货。美国橙子,在香港市场独占鳌头,冬橙接夏橙,一年到头都有货供应。1983年美国橙子到货七点五万吨,卖三点四亿港币,成为美国输港产品赚钱最多的项目。美国橙子一个品种,就超过了我们对港水果出口的总和。
我国有很多水果之乡,名瓜佳果不能算少,为什么在香港市场上显得不景气?据有关方面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在:
品种退化,科研跟不上。美国橙原是从我国引进的。他们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更新换代,得到了今天的成果。而我们是墨守成规,几十年的老树,只要能长果子,就舍不得砍掉,不重视科研,不注意品种的改良。芝麻蕉、木瓜、杨桃、菠萝等岭南佳果,这十几年在香港市场渐渐看不见了。我们在香港的三大王牌水果——天津鸭梨、新疆哈密瓜、广东糯米荔枝,味道越来越淡,皮越来越厚。
采摘、挑选、储运管理落后。水果是娇嫩之物,管理要求科学。拿苹果来说,在国外,要求在苹果下树的20分钟内,即进零上2—4度的预冷库。美国的冷库即设在产地。美国苹果下树整整一年,吃起来仍清脆可口。我们无冷库,堆放在一起,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再如鸭梨,现在有种轮纹病,一箱能烂掉三分之二。特别是现在果树承包分散经营之后,如何加强管理,合理施肥,疏枝疏果,喷药杀虫,尤显重要。
包装太差。9月6日清晨,我曾随香港华润公司五丰行的同志至九龙油麻地果市参观。人家的包装讲究,无损耗;我们运港的水果大都包装简陋,损耗大。新疆的无核葡萄,用的只是木条箱,葡萄也没裹上象样的纸,长途跋涉,几经折腾,到这里卸货时,有不少已是箱破板裂,葡萄或散落,或从木板缝中钻出来,还未上市已糟踏了不少;而美国葡萄经十四天海运,在码头放三至七天,因是集装箱运输,又加用雪白考究、通风的泡沫塑料箱盛放,不掉把,不掉粒,串串葡萄还挂着白霜呢。日本水晶梨用的是特制的泡沫塑料板,一个梨子一个坑,就象安放鸡蛋似的。五丰行的同志讲,水果包装数日本最好。目前,我们运港的天津鸭梨、砀山酥梨包装已大有改进,但其他水果包装问题仍很多。
当然,外国水果也不是样样都好,也有中看不中吃的,但人家先进之处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