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福建讨论“放下粮食自给包袱”明确了指导思想 调整农业结构 大念“山海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8
第2版()
专栏:

  福建讨论“放下粮食自给包袱”明确了指导思想
  调整农业结构 大念“山海经”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报道:粮食不能自给是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是不是一个包袱?福建省经过一年的讨论,明确了指导思想。10月10日的福建日报发表了李乐平同志“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的署名文章,作为这场讨论的总结。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才七分地,长期以来背着“粮食自给”的包袱,陷在单打一种粮食的圈子里。1981年,省委从实际出发,提出念好“山海经”的战略方针,以改变单一种粮食的格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但是,“粮食自给”的思想包袱成了调整农业结构的障碍。为了统一认识,省委于去年10月发动“放下粮食自给包袱”的讨论。
讨论先在内部展开。先由粮食和经济部门调查研究,征求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于今年6月在报纸上辟专栏讨论。经过一年的讨论,意见趋于一致。
李乐平的文章认为,福建农民要富起来,出路在于迅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不能只搞种植,种植也不能只种粮食,要念好“山海经”。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减少一部分粮田面积,增加粮食调进数量,是一种实事求是、讲究经济效益、治穷致富的战略转变。这种转变也应有计划、有步骤,看准了才转,把粮食不能自给看成包袱是不对的。
讨论中“放下粮食自给包袱”是针对不切合福建实际,强求粮食自给的思想而言的,并不是要放松粮食生产,而是要花大气力抓好粮食基地的建设。
经过讨论,省委确定了长乐、龙海等调整农业结构的试点,并帮助他们订出规划,以推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