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河南省改革外贸体制实行代理出口 一桩多年的工贸官司迎刃而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19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改革外贸体制实行代理出口
  一桩多年的工贸官司迎刃而解
编者按 多年来,外贸管理上政企不分,统得过死,经营上吃“大锅饭”,由国家统负盈亏,人为地造成了工贸脱节,这种弊端,滋生官僚主义,窒息企业活力。河南省外贸部门与生产单位扯皮数年的一桩“积案”迎刃而解的事实说明,要搞活企业,根除不顾国家大局,不讲经济效益的扯皮行为,非彻底改革束缚企业手脚的经济体制不可。
本报讯 记者潘岗报道:外贸体制的改革给河南省外贸工作带来新变化,河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和新乡市制革厂在出口原料板羊皮合算还是出口成品皮革合算上打了多年的“官司”,最近得到了圆满解决。省畜产进出口公司答应为工厂代理出口皮革业务,并邀请厂方带样品参加10月份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河南省是我国山羊基地之一,年收购山羊板皮达六七百万张,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新乡市制革厂是定点生产山羊皮革的专业工厂。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1983年,根据国家安排,轻工部投资对该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到1984年,这个厂先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三十多台(套)。先进设备的引进,不仅扩大了生产能力,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个厂生产的山羊苯胺打光鞋面革,曾三次获全国同行业评比第一名,意大利五位经营皮革二十年以上的专家认为这种产品出口潜力很大,可以销往欧洲,在意大利可以卖接近意大利高档皮革的售价。但一向独家经营山羊板皮收购、外销的河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却认定省内皮革质量差,换汇率低,一直不积极安排出口,还拒绝向工厂提供足够的对路山羊板皮,使得这些原料基地的进口设备“吃不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几年来,工业部门曾多次向上级反映,省政府领导同志也曾进行协调,都因外贸部门本身体制的局限,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给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将山羊板皮划为三类农副产品,实行自由购销。这样一来,打破了外贸部门独家经营的局面。外贸体制实行改革以来,省外贸经营单位有了可为生产单位代理出口的自主权,促成了这桩“官司”的解决。9月中旬,河南省畜产进出口公司负责同志主动找工业部门做了自我批评,经过双方同意,决定为厂方代理出口业务,并商定:双方共同派人出国推销羊皮,积极发展成品出口。至于产品质量好坏,换汇率高低,到国际市场去检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