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君有远鸿志 踏车万里行”——访第一个登上黄河源头的画家张秉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0
第8版()
专栏:

  “君有远鸿志 踏车万里行”
  ——访第一个登上黄河源头的画家张秉尧
  本报记者 丁浪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古至今,多少画家对于哺育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表现了仰慕之情,可惜还没有画家有幸登上黄河源头。现在,黄河源头已留下一位艺术家的足迹,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张秉尧同志。他从1982年8月24日离开北京,只身骑自行车、背着画夹,经天津、河北来到渤海湾黄河入海口,然后溯河而上,越过八省八十四县、市,行程万余里,于1983年7月5日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源头。他沿河采风,画了一千多幅速写,写了近二十万字的日记、游记,还拍了几千张珍贵的照片。最近,他的旅行写生汇报展将在京举行。
张秉尧告诉记者:“这次黄河之行,对人生的探索更重于对艺术的探索”。他年近五十,有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十年动乱剥夺了他的大好时光,在“铁窗”里,他偷着画马、画鹰,渴望有朝一日能象飞马驰骋原野、鹰隼翱翔长空那样,在人生的跑道上作最后的冲刺。黄河之行实现了他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追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领略了上下五千年民族的兴衰和忧乐、中华民族的过去和现在。观赏秦兵马俑、汉唐古墓、洛阳石窟、永乐宫壁画……使他具体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曾经象一个巨人站立在当时世界文化的峰巅,也增添了他对艺术探求的勇气。
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黄河?他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摇篮,我要在黄河流域的土地上寻找艺术的根。”小时候,母亲教他的启蒙诗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他向往那人间仙境的“白云间”。十五岁那年,他告别母亲,从山西过河,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这次重走当年的路,亲眼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巨大的变化,使他唤醒了青春年少时的赤诚,寻找到第二次青春。他感到精神饱满了,脚下也有了根,更清楚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他念念不忘黄河沿线纯朴善良的人民。他告诉记者:“没有他们,我是走不到黄河源头的。”他骑车带着六七十斤重的行李翻山越岭,一路上困难重重,曲折颇多,曾被人误为投机倒把、耍把戏的,他曾住“鸡毛小店”,同毛驴作伴,也露宿过荒郊。但是沿途各族人民更多的是给他以温暖和激励,虽素昧平生,却殷殷相待。他曾困于山路,饿得走不动了,是纯朴的村民送饭充饥;他曾险些从黄河峭壁掉进黄河,是两个农村孩子冒死相救。到了兰州,肖华同志亲自接见他,并命令所属各部大力协助。临别还赠诗一首,以壮行色:“君有远鸿志,踏车万里行。挥手辞燕山,黄河入画中。莫道尺幅小,却揽山河春。金城一杯酒,送君向昆仑。”
源头一带是一片沼泽地,空气稀薄,雪飞雷响,瞬息万变,但黄的紫的小花在风雪中探出头来,显得很倔强。7月5日,他终于登上了人迹罕至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脉雅合拉达合泽山下的玛曲曲果(藏语孔雀头之意)。河尽天低,天色蓝得透明,云彩好象在山后边飘起,泉水如同珍珠一样,从河底涌出。波涛汹涌的大河就从这里开始,数千年灿烂的文明就从这里起步,那是母亲无私的乳汁和温暖的胸怀!欢乐和痛苦,在这一刹那全部涌上心头。他突然跪在地上,好象孩子扑进母亲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张秉尧同志到达一个可贵的终点,同时找到一个可贵的起点。他愿象黄河的一滴水,汇入巨流,奔腾万里。(附图片)
  过雪山(水彩速写) 张秉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