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疏导的另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2
第5版()
专栏:

疏导的另一面
黄幸群
谈起疏导,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
近几年,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方面,也强调疏导,主张用正面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允许一时想不通,不再随便扣帽子。毫无疑问,这比过去在“左”倾思想影响下的堵和压,是大大前进了一步。
但是真正善于疏导,也非易事。一讲疏导,似乎就是对教育对象(一般是青年)反复地做工作,一次不通,就两次、三次以至数十次地谈话,直到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为止。做政治思想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但疏导不是简单的灌输,不让人有不同的意见,而是要通过生动活泼、有来有往的共同探讨,达到共同提高。
青年人框框少,思想活跃,尤其是开放以后,接触面更广,思考的问题也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当代青年的主流,是非常可贵的精神。青年人在思考和探索中也可能会有偏差,因此需要疏导。但是,切不要把青年人提出的一切与书本上或与自己不同的想法,都当作异端思想加以排斥、否定。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很可能是我们一些年长的同志、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还没有认识到的哩!不是有不少的青年企业家,从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创造了不少新鲜的经验吗?学校中不是有许多很好的改革意见和措施来自青年学生吗?而某些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往往囿于过时的观念和经验,思想跟不上形势,这难道就不需要疏导?一个好的教育者总是善于从受教育者那里汲取营养、得到教益的。
提出这容易被忽视的疏导的另一面,不仅仅因为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同样要承认“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即要用民主讨论、平等切磋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认识问题。多少年来,我们有些同志习惯沿用“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办法去“打通思想”。其实,有多少思想认识问题是靠居高临下地“打”而心悦诚服地“通”的呢?那种认为“疏导”只是对别人,却不曾想到自己也可以被疏导的观点,也是一种僵化。有一位大学校长说得好:“我主张民主办校……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他们同时也是学校的主人。我自己感到,经常深入学生中,听取他们的意见,跟他们交朋友,是防止僵化的好办法。”
如果我们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都能看到疏导的这一面,同自己的工作对象彼此尊重,相互学习,那么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将更有声色,更有实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