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破“一派正确论” 彻底消除派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3
第5版()
专栏:论坛

破“一派正确论” 彻底消除派性
王芳
根治派性是当前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目前,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两派都是错误的”说法想不通,认为自己参加或支持过的这一派是正确的,或明或暗地宣扬“一派正确论”。这种“一派正确论”,如不加以破除,派性就无法根治,还怎么谈得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呢?
强调“一派正确”的同志,提出的“根据”主要是:
其一,“我们这一派是保守派,是保领导干部的。”“文革”中的两派都造“走资派”的反,不可能有不反领导干部的纯粹的“保守派”。即使是保领导干部,目的也是要干部支持他们掌权并压垮对方。至于保谁反谁,则是从派性立场出发,今天你支持我,今天就保你;明天你不支持我,明天就反你。以派性为轴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么能以在某个时期保过某个领导干部来说明某一派是正确的呢?
其二,“我们这一派是抵制错误路线的,是站在正确路线一边的。”当然,某一派可能会在“文革”的某个阶段、某个问题上抵制了林彪、“四人帮”的某些错误做法,在某个问题上坚持了正确的意见,但这只说明这一派在这个阶段、这个问题、这个观点上是正确的,不说明这一派在“文革”的全过程,在所有问题、所有观点上都是正确的。从总体上来说,“文革”中两派中的任何一派,对贯彻“左”的一套是一致的,只不过卖力的程度不同。
其三,在我们浙江省少数干部和群众中,还有一个“根据”,这就是:他们所在的地区“特殊”,军队“支左”是正确的,军队支持的那一派不能否定。我们并不否认各个地区有其特殊性,但这个特殊性只是表现在十年内乱在各地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支左”在各地区遇到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差别。但是,这些都不能抹杀或取代这样一个普遍真理,即:“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支左就是支派”。“支左”是同“文革”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同派性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在军管会支持下的“斗批改”、建立“革委会”、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等,也都无一例外地与派性相联系,而且其“左”的思想影响至今尚未肃清。浙江省那个所谓“特殊地区”,直到去年为止,干部的档案中还留有尾巴,甚至还有“走资派、叛徒”的结论。总之,“地区特殊论”是不能成立的,以“地区特殊论”来证明“一派正确”,也是站不住脚的。
目前,有的同志对否定两派不服气,还因为在这些同志的头脑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一是,认为“两派都是错误的”的说法,是对两派各打五十大板,没有分清是非。其实,我们的目标是根治派性,为此就要批判派性。我们说两派都是错误的,是就两派都有错误的事实和错误的性质而言的。
我们承认两派的错误有多少和程度的不同,但不主张在两派中比高低、争输赢。现在有的同志,虽然不再公开地、明确地坚持“一派正确”的观点,但总喜欢在具体问题上争我是你非。这样做,只会导致纠缠历史旧帐。在一些具体的、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派性的漩涡而不能自拔,有可能挑起新的派性,被坏人利用。这是必须防止的。只有彻底否定两派,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上来,才能真正分清是非。共产党员应从大处着眼,避免在细枝末节问题上作无益的争论。
二是,“倘若两派都被否定了,不是没有好人了吗?”这种认识的错误所在,是没有把“派”和“人”分开,没有把两派和参加两派的群众分开。说两派都是错误的,不是说参加两派的每一个人都有错误。比如,说两派都搞过打砸抢,不是说两派的每一个人都搞过打砸抢。两派都是要夺权的,但真正要夺权的只是两派的头头(夺了权以后,他们可以当官),而不是两派的群众。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处理了一些人,是因为这些人本身有严重错误,而不是因为他参加了某一派。由于各人的世界观不同,思想修养不同,虽然同样经历了“文革”,同样参加了群众组织,甚至是同一派别,但却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就是在“文革”中犯过错误的同志,各人犯错误的背景,错误的性质、多少、程度以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也不同,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根治派性,必须坚持“批派性不批群众”,这不仅是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坚持“批派性不批群众”的原则,并不否认每个人都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每个同志从思想上肃清“文革”的流毒,消除“左”的影响,达到彻底否定“文革”的目的。我们并不否认“文革”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是造成一部分人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但是把犯错误的原因都推到客观方面,不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不能以“两派都是错误的”为借口,拒绝吸取经验教训,甚至掩饰自己在“文革”中的错误。在“文革”中表现较好的同志,也不能把“表现较好”当作包袱,更不能以此作为向党伸手、捞取个人名利的资本。
消除派性,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态度。事实证明,派性长期得不到消除的原因就在于:有的领导干部靠搞派性起家,靠派性维持自己的地位,因而不愿去做消除派性的工作,甚至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一部分人闹派性;有的领导干部被各种“关系网”束缚,因而不敢触及闹派性的人和事,采取回避矛盾、息事宁人的态度;有的领导干部以“文革”中是否支持过自己决定亲疏,以我划线。因此,能不能消除派性,增强党性,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
当前,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需要团结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派性不消除,总有一部分群众心情不舒畅,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无法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因此,消除派性不仅是彻底否定“文革”的需要,也是四化建设的需要。一切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都要顾大体,识大局,彻底克服派性,增强党性。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