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各国舆论继续评述我党三中全会决定 中国经济改革关系民族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3
第6版()
专栏:

各国舆论继续评述我党三中全会决定
中国经济改革关系民族未来
本报讯 各国报刊继续大量报道和评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重大意义,认为这一纲领性文件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勾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它的影响所及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前途,而且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认为决定所展示的经济改革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并且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罗马尼亚《火花报》认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指导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广泛的和深刻的,它将“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南斯拉夫《政治报》发表长篇文章指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轮廓。这个纲领性文件的基本特点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至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经验,确定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意共《团结报》也刊登了该报驻京记者发回的报道,认为“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又谨慎而现实地迈出了一步”。报道说,中共中央三中全会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是,对目前进行的经济结构改革进程作了理论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说明。
有些报纸认为这次城市经济改革将比农村经济改革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并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泰国《中华日报》在《时事透视》专栏中说:“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大见成效,深得人心,城市改革符合人民的要求,积极性完全可以调动起来,全面改革必能在数年内取得成功,为中国带来繁荣,并给人民带来更为富裕的生活。”《京华中原联合日报》说,中国农村改革后,农村经济为之改观,城市的改革要比农村改革更具重要意义,“改革可说是大势所趋,我们也都极愿见到改革的成功”。
《美洲华侨日报》10月22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全面大改革》的社论说,中国所要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对外贸易、物价政策、银行、服务业、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一次全面的大改革。进行范围如此广泛的经济改革,其成败得失,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和政局前途,而且对世界政经局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欧一些报纸认为三中全会决定将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西班牙《国家报》说,中国新的决定摒弃了平均主义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五年内全面改革国家经济结构的措施”,从而将“改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局面”。《街垒报》说,中国“准备坚决而谨慎地发动一场有深远影响的经济改革,这场改革的政治成果,对于未来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次改革“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使国家现代化”。路透社认为,随着这些措施的奏效,“将会改变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面貌”。
《瑞典日报》就三中全会发表评论认为,工资政策的信号“引起人们很大兴趣”,中央委员会肯定了“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出了“长期的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大家受穷”,这意味着“按劳取酬的原则将得到遵循”。
一些西方国家舆论还普遍对《决定》所展示的对外开放政策表示强烈兴趣。意大利《新闻报》说,专家们认为,对于北京的“革命性的做法”,“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可能会有显著的增长”。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还联系到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表明“中国确实是准备同资本主义世界共处”,人们接受中英联合声明“是正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