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友谊与合作的体现——萨格勒布中国古代文明展览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3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友谊与合作的体现
——萨格勒布中国古代文明展览侧记
本报记者 严正
“中国古代文明展览轰动萨格勒布,它激起的中国古代文明热传遍南斯拉夫,也传到它的邻国。”这是萨格勒布一位热衷于中南文化交流的南斯拉夫朋友的评价。
展览会开幕一个月了,可是花园城市萨格勒布依然荡漾着东方古色古香的气氛。那写有“中国古代文明展览”八个斗大汉字的彩色大型布幅在秋风中轻轻飘动;横跨大街的彩旗几乎装饰在所有主要街道上,而每面旗上都印制了放大的展览会中文篆刻图章和青铜器上的图案。许多建筑物和橱窗里,张贴着作为展览会会标的战国时代双翼铜神兽头像等照片。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不时看到一些人胸前挂着有关展览的纪念章,有的人的领带、纱巾或手中的伞上,也都印有汉字或龙凤等吉祥图案。在展览馆座落的广场上,每天一早就聚满来自南斯拉夫各地和美洲、欧洲各国的旅游者,他们到达萨格勒布的第一站往往是中国古代文明展览。不少学校把展览作为新学年对学生进行人类文明教育和中南友好教育的课堂。
走进展览会的序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耀邦同志遒劲的题词:“中南友谊万古长青”,和十二幅南斯拉夫艺术家拍摄的充满着时代气息的中国现代人物照片。接待采访的博物馆馆长安德·索里奇指着题词兴奋地说:我们博物馆得天独厚,胡总书记两次为我们题词。第一次是在他去年5月访南参观博物馆举办的萨格勒布珍贵文物展览时,他写下了“我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化,现在让我们和世界人民一起创造当代世界的和平和新的文明”。当时,索里奇馆长向胡耀邦同志表达了举办中国古代文明展览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不但已变成现实,而且胡耀邦同志又专为这个展览题词。不久前李先念主席访南也出席了它的开幕式。这表明南中两国的友谊多么深厚。
中国古代文明展览会共展出了我国十四个省、区的文物一百六十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农具、陶器,近年新出土的青铜器、玉器,战国时代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秦始皇陵陶兵马俑,汉代的金缕玉衣,南北朝的青瓷、唐三彩和壁画等。每天,众多肤色不同、穿着各异的南斯拉夫和各国来宾,在古雅的宫灯照耀下,踏着“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等中国古曲的旋律,缓步观赏这些举世闻名的奇珍,简直是赞不绝口,流连忘返。他们赞叹这些年代悠久的展品构想奇特,造型逼真,制作精美,多少人庆幸自己能亲眼一睹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了解一个“最聪慧”的民族的历史。安·米马拉是欧洲颇有名气的南斯拉夫收藏家,他不顾八十九岁高龄,从楼上到楼下一一看个仔细,深有感触地对中国专家说,中国的古文物太丰富了,可惜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去中国观赏。一位在南斯拉夫逗留的台湾青年,到达萨格勒布的第二天就去参观展览会。展出的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他说,过去只能在台湾的报刊上看到祖国古文物的照片,现在终于见到了实物。
李先念主席在展览会开幕式上曾题辞说,展览会“必将有助于增进中南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展览会开幕以来的盛况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据索里奇馆长告诉记者,一个月内,来自南斯拉夫国内外的参观者就达十多万之众,这不但是萨格勒布博物馆的最高纪录,而且在整个南斯拉夫博物馆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为了使这次展览会圆满成功,南斯拉夫各界朋友给予了大力支持。克罗地亚共和国和萨格勒布的主要领导人都参加了展览会的名誉委员会,有十二家大企业给予资助,提供了最好设备。许多中国问题专家、著名画家、建筑师、诗人参加了展览会筹建工作。南共主席阿·舒克里亚等联邦和各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都率代表团来展览会参观和祝贺。
记者结束采访时已是傍晚时分。回望被华灯照耀得透明光亮的展览会建筑,简直象一块凝结着中南友谊的宝石,在萨瓦河畔,在萨格勒布市闪耀着光辉。(附图片)
中国古代文明展览序幕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