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经济体制改革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5
第5版()
专栏:

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从经济体制改革谈起
何匡
什么是社会主义?
从历史上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
根据社会主义社会诞生以来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我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以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在我国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代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生产资料公有的统治(不是一切生产资料为整个社会占有)代替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以有计划的(有指导的)商品经济(或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代替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或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按劳(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配制度代替剥削制度。
有了这几条,就是社会主义。坚持了这几条,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当今世界上,这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自己利益劳动、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比起已经走向自己发展的最后阶段的资本主义制度,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为创造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极其牢实的基础。一句话,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至今为止,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在生产力远比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国家里建立起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要在创造很高的劳动生产率方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那是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过程的。
我不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去考察。在这里,只打算简要地着重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来谈谈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
经济体制表现为具体经济制度的体系。它不是前面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它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服务当然就有好坏之分。检验服务得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践。
我们多年实行了指令性计划为主体的计划制度,基本建设的拨款制度,生产资料的计划调拨制度,国家机关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制度,财政上的统收统支制度,商业上的统购包销制度,全国统一规定的劳动工资制度,国家统一定价的物价管理制度,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集体劳动、按工分分配的生产队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等等经济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建立在或者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或者不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上的经济体制模式,不但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而且极大地阻碍甚至破坏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这种经济体制不改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社会主义优越性就不能发挥。
长期以来,不少人有一种误解,他们把经济体制而且是把这种为社会主义服务得并不好的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混为一谈,在它们之间划了一个等号。只要你一提出改革和着手改革这些具体经济制度,他们就忧心如焚地认为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了,是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了,是历史的倒退了。
我们的农村,这几年来,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根本性的改革。这种改革不是有目共睹地大大巩固和加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吗?如果没有这场改革,没有经过这场改革而实现的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我们这个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处境将是多么困难呵!
为了坚定不移地执行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减少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阻力,我们应该仔细地研究研究,认真地解决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那就是:经济体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过时的或实践证明是不好的经济体制,只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