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我们要自立,少依赖父母”——记上海学生的暑假勤工俭学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6
第3版()
专栏:

“我们要自立,少依赖父母”
——记上海学生的暑假勤工俭学活动
本报记者 蒋涵箴
今年暑假,在上海街头出现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卖冰棍,重点大学的学生卖大碗茶、替人擦玻璃的新鲜事。大约有一万五千名学生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成了假期中校内校外议论的内容。家长们也纷纷赞扬上海团市委举办这一活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承接科研项目是勤工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暑假前夕,上海许多高校的团组织到各中小企业、社办工厂了解情况,征集课题,招标成立攻关小组。华东化工学院五名研究生、二名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曹行公社中利化工厂的一项设计任务,这个项目投入生产后每年可增加利润几十万元。工厂按合同规定,支付给学校二万元的报酬,参加设计的同学每人收入一百三十元,学校党委决定把其余部分留给团委作为今后勤工俭学的活动经费。复旦大学化学系二名学生在一位老师指导下,帮助上海感光胶片一厂解决了该厂十一年来未能解决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每年可节省资金四十万元。同济大学建筑系在暑假中组织近百名同学承担许多城市的规划、测绘、建筑设计工作,他们分兵十路,足迹远至新疆、甘肃和深圳,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假期中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讲座,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上海外语学院十九位优秀学生举办了外语的听力、口语辅导班,报名者有四百人,一个半月的训练,使许多宾馆的服务员、导游、中学教师提高了外语水平。中师和幼师的同学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分别到工厂、机关、解放军宿舍大院承办暑假儿童班,辅导孩子学习,组织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同时也为自己将来从事的教育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双职工向学校写信说:“谢谢你们的同学,为我们双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许多回家探亲的同学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为家乡人民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同学暑假中回到湖北老家,乡亲们得知他是交大的一名优秀生、奖学金获得者,纷纷要求他辅导孩子学习。他就办了一个班,辅导七十名中学生学习。暑假中这位同学与家乡人民接触多了,深深感到家乡人民是多么迫切需要他,过去上大学是想离开家乡,现在他决定一毕业就要求回来开发家乡,建设家乡。
体力劳动虽然是艰苦的,尤其是在盛夏,然而许多大学生对体力劳动的看法正在改变,主动要求去干脏活、累活。复旦大学的十名学生突击三天,完成了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全部玻璃窗的擦洗任务。还有的同学在马路上清洗广告牌、推车子……。上海市“三好”学生考察团前往深圳考察时,同学们在深圳香江酒楼勤工俭学。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说:我在深圳当过服务员和清洁工,体验了劳动的艰辛,这是我第一次走向社会,初次尝到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自立生活的喜悦。
当问到一些同学为什么要参加勤工俭学时,他们回答除了要体验劳动的艰辛、增长才干、为人民服务之外,几乎每一位同学都会说:
“我们要自立,少依赖父母!”一位参加勤工俭学的高中生说:“试想一个大小伙子,假期整日在家消磨时间,吃父母的,穿父母的,空有浑身力气无地方使,是个什么滋味?”复旦大学三名女学生在黄浦江游览船上当服务员,她们说得更坦率:“暑假中很想到外地去旅游,可实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要钱,怎么办?找活干嘛。”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自费走读生,深知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都迫切希望在假期中用自己的劳动收入来负担一部分学习费用。
勤工俭学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才干,密切了同社会的联系。许多大学生认为,这些收获,远远超过了他们在暑假中所得的物质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